A4:E教中国•教师节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3期 总第5646期 2018年09月0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一名“好”老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艺术实验小学校 郝丽 发布日期:2018-09-07 11:10:24

我姓“郝”,理所应当地被称作“郝老师”。每当听到这个称呼,心里都有一丝窃喜和自豪,同音的称谓让我有瞬间膨胀,之后又迅速陷入愧疚与反思。跟真正的“好老师”相比,我存在很多差距。但是我从未停止过努力的脚步,一直向着“好老师”的目标前行。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既没有过人的才干,也没有骄人的业绩。十几年的教师生涯,我本着“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抱怨;有坚守,也有彷徨,就像一个集满了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班主任工作,没有专业的教材,没有导师的点拨,有的只是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摸索,跟各种类型的学生相处,跟各科任课老师交流,跟形形色色的家长沟通,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做一名“好老师”,我认为除了要钻研教学,履行教书职责,还要做到以下两点,承担育人重任。
 

关爱学生,走进童心,赢得信任与爱戴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区属普通小学,学生来源复杂,家庭环境差,家长文化素质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大多数。但是我并没有嫌弃,而是给予他们平等的教育与关爱。我认真地备课上课,选择适合的教法,让我的课堂充满了快乐和兴趣,让我的学生不错过任何接近优秀的机会。学习上我们尽到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停止前进的步伐;活动中虽然很少得到家长的支持,但我们不怕辛苦,用更多的付出争取事事不落后。我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讲学习方法,讲良好习惯,讲伟人故事,讲安全案例,及时表扬班级的好人好事,及时纠正违反校规校纪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常对他们说,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却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做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勤奋、学识丰厚的人;做一个勇于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女孩,幼儿园时受过惊吓,性格胆小内向,有些自闭。二年级刚转来时,不敢跟老师和同学交流,还时常大小便失禁。我一边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情况,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一边安排几个开朗的孩子主动找她聊天、玩耍,让她敞开心扉,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和热情。我还建议家长带她去学习弹琴,学习绘画,丰富业余生活。
 

我用更多的关爱让特殊的小宁变得不再特殊,更用慈母般的细心与耐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真诚沟通,化解矛盾,争取配合与支持
 

我们班的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依靠打零工养家糊口,没有过多时间关心孩子,更别提辅导学习了。每每找他们沟通孩子的情况,他们就一堆借口、理由,推卸自身的教育责任。因为老师反映问题,有的家长在班级内就对孩子拳打脚踢;因为孩子间的一点小摩擦,双方家长就会破口大骂;因为给孩子调了座位,家长就到学校吵闹一番。要跟这些家长常打交道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我失望过,烦恼过,甚至产生过退缩的想法。后来经过一点点地学习和摸索,我尝试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用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去化解矛盾,获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小邱和小博患有多动症,经常淘气惹事,小宝是个留级生,爱骂人打架,他们仨的家长和我打交道最多。小邱的父母文化偏低,刚开始总认为我对孩子有偏见,到学校闹过多次。小博的妈妈不愿意面对孩子身上的诸多问题,孩子就寄放在托管班,经常不接我的电话。小宝的爸爸比较粗俗,每句话里都带脏字,意识不到要给孩子做好的示范。面对这样的家长,我硬着头皮,主动出击。以教师的身份教育批评,从家长的角度劝慰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渐渐地,他们也理解了我是为了孩子好的一片苦心,感受到了我为了他们的孩子多付出的精力与心血,变得能配合我教育孩子了,变得能支持我的工作了。
 

如果说选择是困难的,那么坚持就更为不易。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尽职尽责地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是我永远的目标。做一名勤学善思、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是我不变的追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