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E教湖南·教研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聚焦课堂 看见成长——“‘禹’你共研”学习共同体交流学习实践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 李臻 欧阳慧 发布日期:2018-07-13 10:28:42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阵地;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践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为了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泰禹小学于2017年初构建了基于校际联盟的学习共同体——“‘禹’你共研”。全年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生命化课堂建设等主要内容,开展校内、校际、同学科、跨领域等多次教学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指导教师专业成长。


一、“‘禹’你共研”开展模式


学校提炼了“聚焦课堂、看见成长”为活动开展的核心主旨。固定在每周四上午开展“‘禹’你共研”教学交流活动,分固定学科、固定主题来进行交流研讨。每场活动安排3节课,其中1节为本校教师上课,其余2节邀请兄弟校教师参与,并邀请专家全程听课议课、点评指导。每场活动相关的学科教师需全程参与研讨学习,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跨学科听课4节。同时,“‘禹’你共研”活动面向区内外公益开放,兄弟学校教师们可自主前来听课,参与研讨。


2017年,学校一共开展了涵盖9个学科的19次活动,共有40余位专家、59位授课教师、近3000名听课教师在“‘禹’你共研”的平台中分享、交流、成长。


二、收获与成长


学生是否有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能否满足他们对知识和情感的需求,成人同样如此。对教师而言,只有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惑,不断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才能激发出教师主动学习、积极研究和实践的欲望,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在“‘禹’你共研”两季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样基于教师发展内需的教学研讨活动,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肯定与好评。


1.主题明晰,目标明确


“‘禹’你共研”教学交流活动不同于传统的优质课展示交流,强调以问题研究为核心,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实效性。


在第一季的活动开展时,我们根据授课教师上报的课例教案设计内容,提炼出每场活动的研讨主题。如:


第二季的活动进一步细化了研讨方向,在第一季的基础上作了更为详细的补充。在邀请函拟定之初就确定了每场活动的教学内容,让听课教师更清晰明了地掌握整个学习的核心主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听课计划,让听课研讨效果更明显。同时,学校也依据“学校在研课题”或“校本课程特色”来确定活动主题,例如:数学场的“落实课堂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围绕学校在研数学课题展开;美术场的“借助不同媒材 激发学生艺术表达”,充分融入了学校陶艺校本课程展示。这样既让科研内容为活动开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又可在教学实践中对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进行试行、验证和升华,使教学与科研真正融为一体。


2.生发力量,引领成长


策划开展“‘禹’你共研”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原生课堂的现场呈现来发现问题、激发思考,从而促进发展。


学生在一次次“‘禹’你共研”课堂的参与、体验中,常规素养、倾听答题的习惯、课堂呈现的状态越来越自信、认真。各科教师一次次反复研讨、试教,力求精益求精。每个团队成员全心投入、协作付出,大家集中精力去反复“打磨”一节课,学生在师生交互的成长课堂里,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化课堂的魅力。


每一位参研的教师在观课、议课和聆听专家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吸纳优秀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让学习成为一种力量,不断地成长。教师们领略到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的课堂教学风格,同时实现了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双赢。


3.不拘一格,开拓平台


(1)校际联盟。“‘禹’你共研”本着“智慧共享,真诚交流”的原则,为教师们搭建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贴近教师的实际教学,给教师带来成长的动力,促使教研更为有效。全年共有省内外40余所学校的名优教师、骨干教师来校授课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成为了亲密的教育伙伴,成为了最贴心的朋友,一同交流,一起成长。


(2)学科融通。在第一季同学科同主题的研讨形式下,“‘禹’你共研”第二季拓宽思维、大胆思考、积极创新,开展了两场多学科主题研讨。围绕“秋天”“冬天”两个教学主题,积极探索主题式多学科研讨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看到了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开展的不同学科教学活动,也看到围绕“冬天”这一教学主题,同一课堂里融入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多领域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变“课堂教学”为“课堂教育”,促进了学生的综合成长。


(3)网络时空。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为教师的教学研讨提供了新的方式。为更好地进行新技术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第二季“‘禹’你共研”还特别开设了信息化教学研究专场。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展示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们在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思维转变。


三、反思与对策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回顾“‘禹’你共研”第一季、第二季活动的开展,学校还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了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1.加强群体参与,突出教研实效。从前两季活动开展情况来看,还是以授课教师作课程展示、专家点评指导为主。参与活动的大部分听课教师还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没有发问精神,没有参与交流的机会,学习被动。虽然学校设计了活动反馈评价问卷,但问题的研讨及时性、交互性体现得还不够。在下一季的活动开展中,学校需要进一步优化活动流程,给予更充足的时间进行现场交流互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打破“学科封闭”,促进“综合开发”。继续开展多学科研讨、课程融合及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课堂研究。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跨领域的研讨交流,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培养全人教育理念。


3.构建共享平台,扩大辐射影响。为了使“‘禹’你共研”发挥更好的作用,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学校将拓宽“‘禹’你共研”的参与平台,吸纳更多的名师专家、教学精英和青年骨干教师同台授课,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实现网络直播,开通网上同步教研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教师能实时参与、分享活动的精彩。


“‘禹’你共研”活动,弱小而蓬勃,稚嫩却坚毅,砂子塘泰禹小学坚守本心、笃定前行,通过跨学校、跨地域的真诚交流、智慧碰撞,共同聚焦课堂,共同看见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