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践行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加大投入 强化应用 促进融合——访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长谢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尹霁虹 屠洪波 张易南 发布日期:2018-07-13 15:22:10

谢飞,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国家级传统文化“百佳”校长、吉林省学科带头人、省市骨干教师、朝阳区名教师。


调任宽平小学校长后,谢飞带领校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以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使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配备、教师培训、资源开发与应用、课堂教学融合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硬件升级,软件更新,充实信息化教育资源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电教主任、信息技术教师为副组长,全体学科教师为组员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团队。在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于2012年全部并入校园网;在保证每位教师一台电脑的前提下,学校为每个教研室配置了2—3台打印机和相应耗材;先后投入近148万元,建立了独立的网控中心,实现学科教学现代化、教师办公自动化及校园网络、智能广播、实时监控三网一体。学校还创建了精品录播室、英语语音室、校园电视台、学生微机室以及移动录播设备、数字图书馆,一系列信息化多功能室的建设,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2017年,学校为教师配备了75台Pad,安装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开通了畅言教学通的使用权限,实现了“智慧课堂”进驻校园。


加强培训,掌握技能,提升信息化技术素养


在谢飞的带领下,学校开展了有计划、有梯次的培训活动。学校从微机基础、课件制作、网络知识和综合能力四个层次进行分层培训,现阶段学校所有教师能够使用“班班通”授课,95%以上的教师能够独立制作课件、熟练地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辅助教学,能够有效地利用“智慧课堂”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强化应用,促进融合,实现信息化建设目标


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学科应用融合。学校开展了“彰显生命智慧,打造灵动课堂”主题教研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探索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学校通过“电子课本”“云课讲堂”以及pad和动态媒体课件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促进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几年来,学校在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长春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中,刘娜、岳红老师获得一等奖;王永杰老师制作的微课获国家级二等奖;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近三年共有120人次在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晒课,3人获部优,11人获省优,11人获市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使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学校组建了小记者团,设立了《校园新闻》《好人好事》等栏目,成立了红领巾电视台,通过多媒体“班班通”收看现场直播,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科研的嫁接。2015年,学校以市级电教课题“数字化学习环境应用研究”为引领,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与科研,教师全员参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使课题研究和教师业务素质同步成长。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生评价的有效对接。利用Excel表格,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对学情进行科学分析;利用英语听说模拟考试系统进行考试,有效利用“一起作业网”,提升学习效率,确保了学习成效,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通过设立微信公众号、开辟网上家长学校及每年一次开放日活动、班级家长群等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有计划、按步骤地促进家校教育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管理。学校把“智慧”融入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学校的资产管理、图书管理、装备设备管理等都实现了管理项目的智能化。


近年来,在谢飞及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今后,学校将不断探索,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展网络学习空间的广度与深度,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