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紧跟信息化脚步 创建发展型学校——洮南市第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窦红梅 韩春苗 发布日期:2018-07-13 15:19:03

洮南市第六小学与时俱进,抓住先机,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为教师创造了高效、个性化、信息化的办公环境,成为洮南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队伍中“有使命感的领跑者”。


健全机制 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有效的管理机制,狠抓“三通两平台”建设。


目前,教师上课使用“班班通”已经成为习惯,“班班通”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独立制作课件,操作电子白板和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这些技能已成为教师业务练兵的重点内容,作为年终考核项,促使教师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加大投入 加快推进学校设施建设


对教育信息化的倾囊投入是学校领导的教育远见,是接轨世界的教育卓识。学校自筹资金建立电子录播教室,实现了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自动跟踪、多方交互、后期编辑等多种功能。学校的18个教学班、10个功能教室均已安装了性能高端的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内部配置按照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备,全学科全学段的资源覆盖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便捷而丰富的通道。同时,投资微机教室建设并配备高端广播系统,保证班级上课每生一机,每位教师一台电脑,满足日常教学及办公需求。学校还建立网上微信公众号平台,即时向家长发布学校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班级师生创建微信、QQ学习群,依托网络,师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使教育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使联络更及时,沟通更快捷,工作更有效率。


把握核心 应用能力提高显著


为了发挥网络教学的有效作用,学校开办了计算机知识学习班和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培训班,组织课件制作比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培训和比赛中不断提高。教学中,教师借助计算机、投影机、实物展台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资源,通过一根网线,就能够把完成的课件从主控中心读取并传输到课堂。在综合实践课堂上,学生亲自操作电脑,掌握电脑技术,令学生受益匪浅。在本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优质高效的录制效果和课堂上师生的精彩表现相得益彰,提升了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了打造精品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


资源丰富 信息技术融合显成效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激励着每一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发挥创造力与协作能力。为此,学校对开展的大小活动及教师的教案、教学随笔反思和教学课件等材料建档保管;购买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确保了教学资源的完备,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当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的提升也给学校带来了最香甜的硕果。学校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与洮南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学生学习活动展评中荣获优秀组织奖,赵文娟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一点研究》获吉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韩春苗老师撰写的论文《生命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于2016年公开发表于《中小学电教》,才秀娣等9位教师获得吉林省网络说课大赛一、二、三等奖,李梅、刘桂霞等几位教师的微课荣获省级一等奖,黄晓丽、徐小涵、李霞等几位教师的课件在吉林省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赵文娟、吕文砚老师录制的微电影获白城地区级一等奖,多人次参加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均取得可喜成绩。


洮南市第六小学将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