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E教吉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准确定位 创新应用——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精准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连春 发布日期:2018-07-13 15:17:46

为了摆脱管理、教学上存在的困惑,提升教育质量,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自2015年以来加大了实践探索力度,学校信息化建设2016年初具雏形,镇内所属学校的26个班级均已完成50M联通光纤宽带接入,实现校园网全覆盖。

 

八郎镇蒙古族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八郎小学”)是前郭县最北部的农村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之初,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政策分析、理性思考及对学校、教师、学生信息化需求的深度调研,随后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的探索。


探索学校信息化管理、应用


申请免费企业微信号,实现高效移动办公。在教师手机端安装“企业微信App”,既可应用移动考勤、任务分派、随时接收学校发布的公告信息、工作日志、请假出差、审批请示、同事吧等20多项免费办公软件,还提供个性化的第三方应用接口,上百个G的文件盘,实现了资源共享,创建了轻松、节约、省时、高效的管理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推动学科教师能力的提升。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相关培训,以及骨干教师、特岗教师、班主任、校长信息技术远程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建立学校“网络研修QQ群”,开展“每周一节名家课”“校园名家课”活动,播放全国优秀教师及学校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进行网络听课、评课、备课,实现全体教师在家“同备课、群研讨、共提升”;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常态开展“微课制作、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演练,在参与前郭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学能手评选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的过程中,多名教师获奖。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首先,组织教师运用网络资源备课。学校号召教师登录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个人空间”,借鉴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拓教师视野、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程内涵、便捷同步备课,使骨干教师实现电子备课、使用电子教案,极大提升了教师备课质量。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创建师生、生生、人机交流的参与式活课堂,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


其次,鼓励教师运用生活资源备课。教师随时将工作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录制视频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语文作文教学、数学教学中大量运用生活资源备课,且效果极佳。教师将工作生活中大量视频、资料嫁接于课堂教学,丰富了课程资源,学生喜闻乐见,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通过微信群、QQ群加强家校沟通,提升教育质量。班主任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家长用智能手机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境录成小视频,在群中分享。这些做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了完成作业的质量,形成家校共同督促学生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将当天学习的重、难点和实践操作过程等录成微课发到群文件中,学生和家长可随时反复观看、学习,成为课后辅导提质的高效手段。


最后,支持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习、探索活动。“榆树钱文学社”作为学校“大榆树少年宫”的主要活动基地,突显了活动的高“灵活性”,学生以“录播”教室为活动场地,以“榆树钱文学社”为活动平台,开展“天天精彩”录播活动,每日动手录制日常学习生活题材的小视频,在“录播”教室及班级白板上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的沟通、实践能力大大提升,丰富了学习及业余生活,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建设智慧校园


几年来,八郎小学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新时代、新技术与新思维的挑战,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八郎小学将准确定位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量力预设信息化创建目标,创新学校信息化应用途径,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奏效、教师教学的艺术有效、学生学习的灵动高效,建设农村小学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美丽校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