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教北京·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课例室应用促学校信息化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房山区良乡小学 狄春香 赵文红 发布日期:2018-07-13 13:24:40

我校是房山区“百年老校”,紧紧围绕“卓尔立 秀而实”的办学理念,循着“卓秀文化”建设的主脉络,专注于学校的“课程、课堂、学生、制度”等,瞄准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促进学校向智慧校园发展。学校课例室建成那天也是房山区信息化现场会在我校召开的日子,在会议展示中,课例室正式投入使用,并在现场发挥重要作用,全程录制领导们的讲话,为会后总结领导的讲话内容和精神提供了重要依据。


基于我校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建设、师生信息素养的需求和学校课例室兼具多功能厅的作用,我们确立了“课例室应用促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目的是带动学校多方面人员利用现场信息化录播手段,收集、保存、借鉴视频资源,在视频直播、点播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各部门交流,改进工作效能,并在应用中总结相关经验,让课例室成为促进校园内各岗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健全机构,确保实验正常开展


1.建立课题机构


健全机构,能够确保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我校首先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核心机构,校长负责,教学部门密切配合,骨干教师作为实验的重要力量,开展基于课例室应用的课题研究。


2.完善设施设备


借助区域优势和区教委、区信息中心的支持,建设课例室,保证课例室的硬件建设,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条件,完善校园网络,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3.完善应用制度


(1)在课题小组的领导下,统一规划,组织力量,聘请专家作顾问,负责加强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发现、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2)加强设备和经费管理,提供实验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实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全面开放学校网络,为教师上传录制好的课程视频创造条件,保证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实行课题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实验制度和课题激励机制,制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课例室应用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1.在深化校内研究中促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


我们在课例室既有基于白板的教学,也有平板课堂。在新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其他教师不能现场听课的,也有了学习的机会。


在课例室上课,教师和学生多少都会有些紧张,对自身的要求也更高,教师教学都是精益求精,对自己的课堂也有了全方位的观察。在自我反观自己的课堂时,作课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问题分析更加透彻,对今后的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在系列培训中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了使课例室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请了设备公司的技术人员专门到校指导教师,还分别举办了骨干教师培训、教研组长培训等活动,让学校的各方面骨干力量都现场实践录制,尝试微课自录。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使用培训,教师们成功录制了多节课例。


由于培训及时有效,解决了学校信息技术人员紧张的问题,各个教研组教师已经能够组内完成优质课的手动录制任务,提高了课例室的使用效率。


雾霾红色预警期间,停课不停学成了很多学校的难题,良乡小学却圆满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之所以我们没让学生受到雾霾影响,缘于雾霾前夕我们发现了免费的APP,在课例室对教师们已经做过了现场培训。教师们现场就把使用方法发给了家长,我们还把培训过程全程录制给家长们参考,家长在雾霾前就和教师建立了网上联系。


在雾霾期间,学校再结合网络把课例室录制的资源传递给学生,把多种学习方式发布给学生,我们的应急措施真正实现了停课不停学。由于师生使用量超大,开发公司还以为遭到了病毒攻击。


在课例室我们还针对学校日常需求和出现的问题,举办不定期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我们每次培训都及时录制,让教师们可以业余时间回放参考。


3.回看上级检查指导,提升学校信息化效率


由于我们的课例室兼具有多功能厅的作用,因此,对接待的现场检查汇报我们也全程录制。这些对良乡小学的工作改进和更好地领会领导的意见、建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充分发挥了课例的信息化效率。


我们先后接待了区内的督导评价、党务工作验收、安全工作汇报、人大代表调研、课程实施调研、领导班子考察等多项工作。


教师节还接待了时任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等领导到校调研,区政府领导、区教委领导等都先后来到学校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所有的活动主会场都设在课例室并全程录制。每次会议结束后,由于有现场录像,避免了现场活动记录的不全面,为落实领导指示精神提供了重要依据。


4.在现场直播点播中远程观看,促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


我们在课例室转播过家长会、教学研讨交流会、信息化现场会等,进行过跨校直播,充实了互联互通成果,实现了“互联网+”智能。


多种功能的拓展受益者都指向了教师和学生,师生信息素养在课例室应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多种教研交流实践与培训,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质课、优质资源录制,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多种培训检查摄录,促进了教学反思和学校工作的改进;各级领导调研实况,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专家学者讲座,提升了学校内涵和教师的反思自觉性。


总之,通过发挥课例室的现场直播、点播功能,开展校内教研、跨校研讨、同步课堂、远程会议直播等尝试,发挥课例室的使用效率,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课例室的资源分析与课堂教学性质的教科研结合,统一引进科学的课堂分析评估体系,进行区域性质的评估更有说服力。


开展教师应用课例室的培训与评比活动,不断发挥课例室的实效,能够锻炼成长一大批信息技术领先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