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教北京·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微课的开发与应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张丽娟 发布日期:2018-07-13 13:22:38

我校前一阶段把重点研究放在了“利用云平台的大量反馈数据,深化课堂教学应用的研究”主题上,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主导,通过教研组这样的研究单位,真正将研究落实在平时的课堂与日常教研之中。我们强调一定要看重教材、看透教材、钻透教材、用足教材,巧设按点,确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强调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课与教学目标对应的检测点,依据与目标对应的检测点形成具有评价功能的目标检测方案,确保在教学没有漏点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利用好评价数据,促进精准教学的实施,我校从上个学期开始,通过开设专题技术培训、小组制作、互相研讨、学校集中展示分享等手段,着手培养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在形成一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本学期尝试在各科教学中使用微课,初步摸索了教育教学应用中的一些小策略、小方法,确实感受到基于数据、基于学情的微课应用,能够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提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于学情制作微课,应用有的放矢


微课最大的特色不是知识浓缩,而是知识碎片化,也就是所谓的碎片化学习,所以,微课绝对不是一种技术活,关注的应该是课程本身。


教师制作微课,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来引领学习进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探索新知。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在微课的冲击下,只有彻底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重建课堂教学规则,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创新。教师主动地去深入研究教材,同学科、同办公室教师抽空教研的情景更是随处可见。在教研中教师们不仅提升了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对学生的调控能力,更是促进了自我理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此外,我们微课的设计开发由最开始的从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向微课程开发转变,特别是对于作品制作类课程,用到的不只是某个知识点,而是一系列知识中的若干个。但有些学科课程,每周课时比较少,甚至有的只有一课时,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如果把前面学的知识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按需观看,微课也逐步形成系列微课程,可以在教学中反复使用。


例如,书法教师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了关于四、五年级相关偏旁写法的全部微课,形成了系列微课程。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反复的观看、临摹,新颖的形式、系统的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保障了学习的效果。


二、基于需求应用微课,促进自主学习


无论是课前预习类、课中辅导类还是小结拓展类微课的使用,都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选择使用微课的时间和次数等。这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顾此失彼,而微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把知识点分散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观看,从而达到差异化教学和查漏补缺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通过数据呈现,不仅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反思的工具,正如学生所说,微课看不懂可以反复看,直到学懂为止。


微课制作技术简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制作微课,在班级内进行学习交流,在分享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经常使用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制作的微课来补充教学,使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认识。


在数学课前,我们还尝试让学生针对某个例题进行讲解,制作微课在班级交流空间进行分享,既促进了制作者对例题知识点的挖掘和理解,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观看和点评进行进一步的理解,甚至给制作者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对知识掌握更扎实了,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三、基于情感利用数据,沟通师生情意


关注是情谊。简简单单的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关键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遨游、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教师每时每刻都在电脑或手机的另一端鼓励着学生,能够让学生渴望学习的心充满期待和动力,学习欲望愈加浓厚。


数据是英雄,教师通过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可快速、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读懂学生学习的方式,把数据转化成对学生学习的关心指导和智慧服务。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数据之间、学生与数据之间的边界打通了,教师的实际获得多了,学生的实际获得也多了。平台、微课成了师生和谐民主关系的纽带。


总之,基于数据反馈情况、依学情制作微课,面向“教”的精准与优化,面向“学”的深入与建构,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我们将努力从微课教学走向翻转课堂,再迈向智慧课堂,用积极而又轻松的心态去拥抱未来,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互联网+”时代数据应用的积极、勇敢的探索者和改革者。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