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E教江苏·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创设情境创新策略积极评价———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靖江市土桥初级中学 刘泉 发布日期:2018-07-13 13:01:55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各科教学逐渐走向了学生自主化和教学改革化的方向,初中数学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主动提问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表现,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很多教师比较重视单方面地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普及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问题的提出”。学生通过课下练习发现的问题,也只能从教材或辅导资料中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者来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意义更大,学生只有提出问题,才会积极行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问习惯


数学学科的学习一直都是每个阶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初中数学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正处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过渡阶段,学习初中数学会出现较大的困难,对繁杂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证明等,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且初中数学运算相较于小学困难了很多,这容易让很多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对问题的提出更是望尘莫及。


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适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入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问题和数学原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如在一些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找规律的题目中,教师可以创设探索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规律的寻找。有这样一道题:假如你被困在古堡里,古堡的大门是一个密码门,需要找出各个数字的规律,才能得到开门的密码。数字为1,4,9,16,(  )……(  )。这样充满故事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一种既刺激又认真的态度来寻找其中的规律,产生破解密码的成就感,可以充分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教师也可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仔细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数字信息,观察数字和数字之间的规律。引导学生深入到题目中,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养成提问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提出问题


以往的教学大部分是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座位上听。这样的听讲式学习限制了学生自我思维的发展和突破,降低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对学生提问的举动进行表扬,而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合适而进行批评。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大班制教学模式,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反应速度、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类型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反应态度,比如对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的比较基础的问题,教师可以让成绩优秀并且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开展评价活动,给予学生提问动力


对学生的提问评价特别有利于学生提问能力和提问信心的培养,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让学生对问题的提出产生一定的动力,通过长期的实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时,教材中有一道经典例题:学校要买书桌,已知一套书桌70元,凳子的价格是桌子价格的七分之三,请问桌子和凳子各多少元?很多学生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轻松得出结果。这时,某个学生提出,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凳子呢?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这样的问题进行鼓励,并带领大家一起解决他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肯定了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充满斗志。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深入学生群体,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程度、思维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环节,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