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 邱娟 发布日期:2018-07-13 12:59:36

音乐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之一,一直深受学生喜欢。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不够广,相对比较内向,加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很少,在音乐课上普遍不愿意主动表现,因此,作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掌握技能,鼓励学生乐于表现,让他们对音乐充满兴趣,对自己充满信心。


一、多形式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与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全神贯注吸收课堂知识,随即自信歌唱,自信表现,课堂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唱,用多种方式教育引导,让学生模仿各种声音的节奏,从简单到复杂,加强节奏的概念。


音乐的实践形式有很多,如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等,如果仅仅只是枯燥地教与学,学生难以接受,自然缺乏兴趣。因此,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资源中去模仿音乐元素(雨滴的节奏、田间鸟鸣的旋律、青蛙的叫声、小溪的流动响声等),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然后打出节奏、哼出旋律,并根据音乐类型和特点设计游戏环节,带领学生们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这样将生活与音乐模仿、动作表演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创编新的动作、新的节奏、新的旋律,激励学生勇于表现,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多层次提升基础,让学生敢于表现


淡化“双基”教学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的一个要求,但这个要求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基础技能的教学。为了避免学生有不理解的现象,教师有时会反复强调,这样容易使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所以,我们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把“双基”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体验中。


例如教学歌曲《亲爱的回声》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所听到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的回声,并用声音进行模仿示范。通过比较,学生得出回声具有“轻”“远”等特点,这些正是力度“弱”的音响效果。此时学生已经在听觉上认清了什么是“弱”,然后再经过模仿、比较等体验过程,让学生实践唱。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音乐知识“弱”及其演唱技巧较好地掌握了。


三、多元化评价激励,让学生积极参与


音乐课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堂评价也不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鼓励性评价,应该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以支持性、激励性评价为主,用形象准确、富于感染力和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发展性评价,因人而异,寻找闪光点。学生可以在鼓励性氛围中渐渐习惯这种互相参与的评价模式,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


“你认为×××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呢?”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语言调整得更精准与专业,促进学生掌握评价的方法,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音乐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农村学生身上也有闪光点,他们有潜力,我相信每一位音乐教师也都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让农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找到自信也会成为更多教师的理想,相信自信的光照即将照亮每一位农村学生的心灵!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