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2期 总第5629期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2期  下一期
浅析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盐城市北龙港小学 罗九艳 发布日期:2018-07-13 11:15:02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基本方式和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为145万字以上。由此可见,在阅读当中,课外阅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呢?经过几年的课外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兴趣是第一要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书籍。在自主阅读中加以引导和点拨,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


例如:笔者在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发现有几个学生“不务正业”地“偷看”杨鹏的系列小说《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我没有阻止他们,也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和他们攀谈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结果发现好多学生都没读过,读过的学生脸上绽放的自信的笑容,充分感染了我。于是我顺势举行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推荐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帮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坚持更关键。如何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某件事的持续关注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因此,适当的强制干预和必要的指导,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小学,外出打工的父母较多,在家监护孩子的大多数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爷爷、奶奶,“亲子阅读”几乎流于形式。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学校和教师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一是课外阅读课内化。根据市、区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从好书推荐、读中交流、学生汇报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学校还规定,每天中午的12:00—12:30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师生共读;上级主管部门还下发文件,将推荐的必读书目中的知识点纳入期末检测的范围,督促课外阅读的真正发生。


二是课内阅读课外化。即整本书的阅读,就是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使之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如学习课文《海伦·凯勒》时,笔者会提前指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完《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后,笔者的指导学生们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在阅读指导课上,笔者都留下一段时间,让学生们说说最近看的好书并推荐给大家。


三是授之以渔。读书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叫学生”阅读不如“教学生”阅读。比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精读和略读;如何作批注;如何写感受;怎样写笔记以及如何制作读书卡片;等等。在推荐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笔者先让学生读杨红樱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文章,说说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鲁滨孙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课文和作品的互相穿插,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三、活动引领,巩固阅读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了能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班级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每天早上10分钟的“小小朗读者”,让学生“发声”,诵读摘抄的美文等;定期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漂流;举行专题知识抢答赛,开展“你问我答”活动;定期进行阅读检测,评选“阅读之星”;开展读书笔记评比,设立成果奖;等等。多姿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了课外阅读工作的步步深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遨游书海,寻觅书中的芳香,甚至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让阅读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