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4:河南特别报道·微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1期 总第5623期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1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濮阳市子路小学 姚晓敬 发布日期:2018-06-29 09:57:0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变成了大势所趋,那么,如何高效地在现代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成了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将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题的案例,在本文中谈谈我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现状


1.呼吁声大,实际执行难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目的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慢慢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很多学校积极响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们更快地接受并运用新型课堂模式。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技术中看不中用,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来得实在,从思想上不愿接受。同时,基础设施较差的学校执行力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2.有些教师认识较片面


有些教师浅显地认为单纯使用多媒体课件就是融入信息技术;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虽能暂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们仅对新型教学方式感到好奇。久而久之,不仅学生们容易倦怠,教师的教学思维也会缺乏新颖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1.定期培训考核


多媒体种类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学校要定期请专业人员做相关培训,不定时抽查,及时了解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通过培训与考核,教师便能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带来的便利,自然会接受并重视起来。


2.交流心得


网络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也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平台。但信息量过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使忙碌在一线的教师们无暇选择,无从下手。建议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推荐、共享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交流困惑,得到专业的帮助,以便在教学中更自如地使用信息技术。


3.课前充分准备,课后深度总结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双手,给教师提供了更多课堂资源,让教师们在使用时选择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相应的,教师应根据课堂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信息技术是否得到高效利用?是否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积极性如何?


三、个人心得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活跃了教学气氛,短时间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教学过程生动高效。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


1.看图引导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让学生在感官刺激下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理解“华灯高照”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华灯是什么样的灯?”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我用课件出示了一张长安街夜景图。在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配以准确的描述,问题便迎刃而解。


2.视频助记


《故宫博物院》原本是一篇广播稿,里面有很多关于古建筑和园林的专业术语,诸如“梁枋”“藻井”“中轴线”“垂脊”等,学生理解起来极其困难。备课时,我选取了CCTV拍摄的专题纪录片《故宫》的若干片段,不仅使学生们直观了解到紫禁城的建造始末、规模及各个宫殿的形制,还调动了学生们对国学和建筑学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立志要像蒯祥、样式雷那样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建筑。


3.古风朗读


《静夜思》配上古琴曲《忆故人》,一首“思”,一曲“忆”,结合得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司马相如的《凤求凰》,诗琴合一更能体现古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词曲的精妙。中国文字若能和着琴音、伴着园林精舍,则更能体现其无尽的魅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国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4.软件和App助教


“一起网”“作业盒子”“微助教”等网站和App不仅可以协助教师出考题、批改作业、统计成绩、掌握学情,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层融合,不是把信息技术当成单纯的教学辅助手段,也不是把信息技术当成学习对象,而是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将之作为一种情感激励方式,创建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此时,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化为一种隐形的力量来培养学生收集获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知识加工能力、知识利用能力、互助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四、总结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给教学带来的诸多便利。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使传统的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变成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也悄然改变——教师由最初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知识组织者。


从教学实际出发,并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会更自然、深入、圆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