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颖,长春市朝阳区重点小学——安达小学校长。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常颖深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她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学校逐步形成了独具“安达”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两项重点工作
“以信息化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安达小学校长常颖和班子成员在信息化教育发展中确定的中心工作。只有切实做到研究型学习与信息化教育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利用信息化教育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因此,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为师生提供先进的信息化办公学习环境,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课程的合理建构促进教学个性化改革的重点工作。
完善三项建设
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和网络条件。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媒体教室、广播室设备的更新。新添移动录播设备,更新“班班通”设备,安装LED拼接屏幕及高清摄像头,一系列举措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建设具有现代设备的智慧教室。2018年初,在常颖及校领导班子的努力争取下,教育局为安达小学购置了一套“智慧课堂”设备,真正使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建设“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办公平台。经过探索,学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现在学校正在筹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级部门之间、内外部门之间办公信息的收集、处理系统,逐步向现代化学校转变。
强化四个措施
一是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学习使用。常颖深知,“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习团队,多次邀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先进实验校去了解、学习一些新的理念,然后调整思路,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内涵,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同时,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晒课活动,充分展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与学科的深度融合。
三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先后承担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互动性学习模式的探索”等课题的实验研究,通过由点到面、分步推进的课题研究策略,促进了师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是创建符合理念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信息化教育的引领下,学校进行了“五段三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五段即学(初学感知)、思(深思质疑)、议(合作探究)、导(启智交流)、测(测学验收)。三动即目标牵引、合作带动、测学推动。这个模式以一种全新方式展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取得五项成果
一是构建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是探索了智慧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智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拓展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管理能力。
三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力得到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教师开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软件及案例,从而能够使之有效运用到教学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是探索出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教师博客网、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各种信息平台。依托校园网,各平台既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为学校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保障。
五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在参加2016—2017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学校教师获得部级“优课”7节,省级“优课”6节,市级“优课”4节,在朝阳区名列前茅。
未来,学校将在常颖校长的带领下继续开拓进取,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多的信息化交流展示平台,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