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北京·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1期 总第5623期 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1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信息化助力实现“美丽教育”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玉江 发布日期:2018-06-29 08:47:02

秉承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优良传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人在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立足于平谷美丽乡村建设,以“做一个美丽的人”为育人目标,励精图治,在优秀文化和信息化引领下,走在现代化的内涵发展道路上。


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信息化校园


学校在传承总校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特点,构建了包含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家校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在内的“美丽教育”特色文化。每年三四月份,学校都会举办一届“美丽杯”课堂评比,将“多媒体的运用质量”纳入到杯赛测评中,实现激励教师利用信息化促进教学的目的。学校每年进行三月的美丽家长、六月的美丽少年和九月的美丽教师“三美”评选,有效实现了家校互联。每年四月和十月的最后一周是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和课堂,为学校发展和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学校设有校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和伙食家长管理委员会三种家长委员会。此外,学校的信息通讯建设,如班主任群、家长委员会群、数学教研组群等,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升家长满意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每年教委招聘第三方调研机构对学校进行满意度调查,我校均取得了很高的评分。


牢记初心,配置信息化软硬件资源


在我的校长职业生涯中,我始终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带来教学的变革和开放的课堂、活跃的思维和机敏的人才,也带来充满智慧和生机的校园。早在2013年10月,我校还被称为平谷区第九小学时,就荣获“北京市一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称号。


我于2016年3月任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校长,将学校从前的电教组升级为信息技术处。在学校面积将进行两倍扩建的契机下,我们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并利用学校的经费投资12万元,为每个班级制作电子班牌;同时配备了两位干事,维护、管理及保养我们的专业设备。目前我校在多媒体、录课室、校园电视台、云平台、视频会议等方面的运作都十分流畅。从前,校园电视台的工作为每学期制作校园纪录片,让新入职的教师进一步融入学校,也会定期为学生和在校教师播放校园纪录片,让全校师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校。现在,师生可以在录课教室通过校园电视台观看直播,在直播时进行讨论互动,大大提升了教研的效率。


目前,我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80%拥有iPad,设备实行统一管理,上课时统一发到学生手上,下课收回,便于保管并防止学生过度使用和依赖电子产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选择相配的软件应用于iPad教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摄影小组的学生及校报小记者也会使用iPad配合自己高效完成工作。除iPad引入课堂外,我校还建立了航模社团、信息化支撑下的美丽乡村课程体系等,为培育美丽少年创造各种软硬件条件。


技术融合,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移动终端进课堂,从前讲的是整合,如今讲的是融合。整合是将两者捏在一起,而融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水乳交融的状态。我们在第一时间鼓励全体教师向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学习,并鼓励学生们走上讲台,参与多媒体的使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同时,持续关注科技前沿、学习新技术,便于日后应用于信息化教学当中。


我校于2016年承担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多次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得益于信息化建设,我们首先提升了课堂实效:我校在2016年底全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了全区总分第一的成绩。2017年在全区一至六年级智能监控方面,我校排名全区第二。其次,办学影响力也在逐年增长,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最后,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我校今年增加了1位新评选出的市级骨干教师,10位区级骨干教师;教研论文方面,在2018年教师论文案例评选中,我校区级以上论文案例课题获奖150篇,人均达2篇之多。


与时俱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一切的努力只为了学生的进步。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均可独立操作电子大屏,包括软件的使用和标写。教师鼓励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动手参与课件制作,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总结经验,使学生参与度明显提升,课堂气氛活跃,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三尺讲台不应该完全属于教师,更应该属于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教育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往往被忽视,如今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育融合,就给予了学生凸显主体作用的机会。我校在此方面执着追求,学生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也将是我们未来持续发展的方向。


我们正在持续努力,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和投入,为学校扩建后的信息化建设打牢基础。未来我校将继续紧跟时代的发展,引入3D打印技术,计划设立电子签到处,为学生上课及活动签到等教学管理提供便利,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进行统一管理。还会邀请更多教育信息化专家莅临我校进行指导,也会走出校园参观更先进的院校,开阔视野。我们将全方位整体推进,建美丽学校,开美丽课程,做美丽教师,育美丽少年,为实现“美丽教育”的理想而努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