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E教湖南·E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0期 总第5617期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0期  下一期
县域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探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涟源市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 熊波澜 发布日期:2018-06-15 14:30:28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学校的装备水平及应用能力可以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涟源市非常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师生的应用能力,在教育信息化和实验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县域内整体发展依然不平等、不均衡,整体水平不高,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现状分析


在2007年实施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以后,涟源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涟源市中小学校电教仪器、图书、信息技术教育专项经费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文件中明确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经费占教育公用经费的18%,市财政局国库股统一设立了装备专项经费账户,实现了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专户专款专账管理、统筹使用。近几年,涟源市共计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及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涟源市各中小学基本配备了“班班通”终端设备、教师办公电脑、电脑室、实验室、仪器室等,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学校装备建设逐渐齐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教师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班班通”设备的全面普及和在线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对开放资源的获取方式从简单的下载操作向知识整合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以装备为载体,逐步实现资源获取与整合应用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3年,涟源市成功创建了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和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县,获得了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工程奖补资金;2018年4月,娄底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与实验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涟源市召开,涟源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绩斐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的调研,对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


1.认识上存在误区。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教育信息化,仅仅只是信息化产品。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只要装备了教育技术设备,学校就达到了现代化,这种思想误区导致学校一味追求硬件建设,而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很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学校把信息化设备当成了仅供参观展示的“花瓶”,用来应付领导的检查。


2.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多数学校对装备资产管理并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还处于总务、教师、实验员等多路管理的状态。如管理层与实验教师之间缺少沟通,采购的设备不符合教学需要;有些设备要重复采购,造成浪费;有些设备要用时却没有,导致实验无法开展;部分管理员缺乏责任心,设备采购回来后,没有及时登记、做账、上架,任课教师不清楚该功能室有哪些装备以及摆放的位置,导致有些设备采购后原封未动,空置许久。


  3.售后服务机制不健全,维护、维修不及时。及时的售后服务能够增加师生使用教育装备的满意度,提高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学校师生期望值的契合度,进而扩大教育装备的使用范围。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少数装备存在质量瑕疵或维修工作存在欠缺,如多媒体教室的钢制讲台轨道容易损坏、投影仪灯泡寿命不长等,但学校并未及时进行维修或反馈。据了解,许多设备由于专业性强,存在配件在市面上很难找到、缺乏维修技术和经验、供货商不能及时上门服务等现实因素,导致售后服务不及时。


4.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意识不强。在教育技术装备包括教育信息化和实验教学等工作中,配备是基础,应用是关键。教学工作既要有完备的设备作保障,又要不断提高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深度;既要保证教育装备产品的质量,又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通力合作,互相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功效。


5.管理员缺乏专业素养,人员配备不到位。有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岗位变成了福利性、照顾性的岗位,并没有发挥管理员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管理员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更不能协助任课教师上课,导致管理混乱,无法充分发挥装备的功能。


三、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思考


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装备内容的增加、装备融合思想的发展,只是将配置物品进行简单罗列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装备的要求。建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规范性的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必然选择。


1.加强理念认知,明确教育技术装备的战略地位。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建立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具体抓,实验教研组、信息化推进办等部门协力推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发挥各部门的作用,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地发展。


2.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传统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由于量大、环节多,导致效率低、信息更新慢、时效性差等。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实现如下功能:一是各级主管部门能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各校的装备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各校的装备管理工作;二是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的周期管理,教学仪器设备从入库、报修、报损、借还、盘点到质量反馈都能从系统中得到反馈,并且系统能通过生成电子账册,完成包括总账、分类账和明细账在内的自定义查询和打印;三是能线上完成采购的计划申报、汇总、审核、验收、发货;四是能解决县级、中心学校与各核算学校的线上管理权限问题;五是能实现一柜一卡,一物一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


3.建立并完善教育技术装备考核工作制度。设备专用教室要有管理制度、设备借用制度、设备维修制度、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室、仪器室要有仪器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到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之中,将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情况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个人考核挂钩,并不断细化考核指标;根据考核情况,制订相应奖惩措施,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的职责,确保各流程环节均可核查。


4.强化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装备应用效益。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更新频率不断加快,新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装备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装备建设关键在于应用”的思路,要不断扩大装备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覆盖面,拓展培训新思路,着力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校长和分管校长进行专题培训,从理念上认识到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性;其次,聘请专家定期对学校装备管理员、实验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各岗位人员能真正懂装备、懂管理,明确自己的职责。


5.激发热情,落实教育技术装备人员待遇。打造一支具有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熟练掌握、推广、应用现代教育装备,稳定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对发挥装备工作的最大效益至关重要。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相关文件要求配齐、配足、配好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其次,要合理解决好工作量的测算、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进修等问题,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是一项有技术、有专业内涵的工作,教育技术管理部门必须成为专业化的权威性工作部门。因此,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要从自身的工作规律与专业内涵出发,研究如何开展工作,使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成为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的行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