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E教北京·智慧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50期 总第5617期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50期  下一期
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初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 赵淑英 发布日期:2018-06-15 09:52:02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教与学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培养语感、启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以情感为依托,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如北京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一文,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前的测试说明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于是我在课上围绕着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壮丽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1.出示中国地图,用动画突出显示桂林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


2.出示一张文字的图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3.抓住时机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做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再如小学语文第八册《观潮》一文,作者在课文第五自然段最后描写潮的样子和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我在教学中,借助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课件对比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我在进行《语言的魅力》一文教学时,针对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重点句,制作一组课件进行对比。一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眼前一片漆黑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的意思,更进一步体会到“春天来了,可是……”这段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


三、运用录像视听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画面感染力强。如《草原》一文,老舍对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和,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天际……”在这里,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如“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学生凭自己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远之感。在教学这一段文字时,我运用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活动中,感受到草原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其核心就是通过对形象的感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内涵,从而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学生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语感自然就得到了激发和培养。


四、利用网络激发学生想象力


例如我在讲四年级《联想和想象》的一篇习作中,就设计了一个网络教学、一个老师讲作文的习作网站,给足了学生想象的材料,根据图形、图片让学生任意地想象,习作效果喜人。作文教学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学生利用网络浏览了各种资料,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图片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分类、加工、整理、讨论和交流,最后以文本形式完成了一篇篇网上习作。这些习作图文并茂,有经过加工整理的图文资料,有学生的感受、联想,并配有优美的音乐。在习作完成后,教师将其中的优秀作品通过局域网下发给全班的每一个学生,作者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这一节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多方位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