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9期 总第5609期 2018年05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9期  下一期
在教学中有效应用数字资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教育局电教站 黎兴祥 发布日期:2018-05-28 16:14:37

“推动教学点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数字资源应用,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各省、市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部署及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该项目是惠师惠生的重要工程,它的投入使用将彻底改变农村及偏远山区教育设施落后、师资短缺、国家规定课程开不齐、教学手段落后等局面,对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县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三通两平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等工程建设相继实施。随着“创强”和“推现”建设的开展,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多媒体平台进教室的普及,教学点已基本实现“班班通”。按“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目前,我县教学点基本实现了“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人人通”。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及深度融合的能力,我们需要大力推进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做好教学点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本文试从下面几点作出阐述。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规划


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教学点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工作。我们以“十三五”规划、“推现”及《怀集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为抓手,谋划好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做好本镇(乡)、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成效;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尤其重视“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突出重点,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设备配备完善,怎样管好和用好是关键,特别要在“用好”上下功夫。目前,我县教学点存在师资短缺、专业不均衡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来破解这些难题?这就要求我们突出重点,围绕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服务教学”为重点,以“会用、乐用、善用”为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强化培训,提升能力


优质的数字资源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提升教学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着力做好规划,加强教师培训。


在教师培训方面,可以学习借鉴我县大岗镇的做法:一是培养学科骨干教师,落实帮带责任,以点带面;二是走出去,请进来;三是加强自主培训。比如:通过镇级、校本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进一步提高数字资源应用技能水平;组织教学点教师现场培训,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要内容,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切实提高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以“一校带多校”或“一校带多点”的送课下乡、支教、跟班学习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学点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要求所有教学点教师都要参加专项培训,并基本能够使用平台和资源开展教学。


三、加强应用,以研促提高


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在于应用。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点数字资源的应用,我们希望各校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三用”,即“经常用”“边学边用”“创新用”。同时,要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专题研究,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创新应用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