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8期 总第5604期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8期  下一期
让“弱孩子”也能幸福生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马雪芳 发布日期:2018-05-15 16:00:09

镜像1:课堂上,教师把一个问题抛给了一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学生怎么也答不出来。只见这位教师的脸顿时由晴转阴,还狠狠地甩出一句:“这么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你来学校读什么书?坐下!”学生涨红了脸,难过得连气也不敢出。


镜像2:终于盼来了体育课,不料主课老师早已在教室门口等候着。“去办公室做作业。”主课老师这样对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说。众目睽睽之下,这些学生只能乖乖地拿起课本、练习簿跟着老师去办公室里写作业。


……


本文中,笔者把记忆、理解、思维、交际等能力与同龄学生存在一定差异,考试常常不及格的学生统称为“弱孩子”。这些“弱孩子”常常因为作业、考试等问题被老师“区别对待”。以上类似场景对一些“弱孩子”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都知道,“十个指头有长短”,然而,在部分教师的眼里,“十个指头必须一样长”。在这样的压力下,学生的心理越来越脆弱,“弱孩子”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哪里谈得上享受童年?


我们期待孩子学习成绩好,高考拿高分,并能够被重点大学录取,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重点大学全国只有那么几所,能进入的学生毕竟占少数。那么,剩下的学生难道都是失败者吗?


愚以为,不管学生最终考进了哪一类大学,只要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上尽了力,就都是好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只要他们积极进取,吃苦耐劳,肯努力,能幸福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他们就是成功的。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千万不能以赚钱多少为标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所谓的成功企业家吸毒、嫖娼,有的甚至跳楼自尽,但也能看到在一些平凡的企业里,一个只有中专学历或大专文凭的普通员工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的身影,虽然收入不高,但他们家庭美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教师对“弱孩子”的教育方式关乎这些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著名教育家、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的薛瑞萍老师学习。她在《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中指出:“不管你教得如何努力,也有孩子就是考不及格,且这孩子有权过‘不及格的幸福生活’。也就是说,看云(薛瑞萍网名)无权要求孩子、父母和自己一起‘为了及格而奋斗’……教师要自觉限制自己的权力,包括以爱为名的过度帮助、过度打扰,以免给孩子及家庭带来教育污染。”这是薛瑞萍在多年一线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教育教学经验。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对“弱孩子”适当放低要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弱孩子”可以比那些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少背诵一首诗,背诵的流利程度也不必达到熟练;“弱孩子”写作文可以比那些写作能力强的孩子少一些字;“弱孩子”考试能够及格就算优秀……如此,我们的“弱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他们可以有时间玩耍,有时间拓展兴趣爱好,发挥学习之外的长处。总之,教师要把“让‘弱孩子’也能有尊严地度过其一生中唯一一次幸福而快乐的童年”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这样才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