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8期 总第5604期 2018年05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8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 陈红 发布日期:2018-05-15 15:29: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是指由三四个学生组成小组,以合作、互助的方式从事的学习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的原则是优势互补,应尽量做到性格互补、优差搭配、男女共组。可能的话,最好把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搭配在一组,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验和阅历。另外,组与组之间的总体学习水平也要相对平衡,这样才能为公平、公正的组际竞争创造条件,提高学生比拼的积极性。


二、合理把握合作学习节点


合理把握好时机让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1.课前预习的合作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扫除一些障碍,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上。预习中合作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课后生字由组长分配,各自通过查字典、读课文等方法从音、形、义方面掌握生字,再在组内交流、整理后向全班汇报。
(2)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写下初读收获或疑问,由小组记录员汇总。
(3)分工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好摘录。


2.课上汇报的合作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在互补中共同提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合作内容需要优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1)抓住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合作学习。教材重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学生自主探究往往不能深入。因此小组合作可以从课文“疑难处”着手,鼓励学生先自主思考,再进行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五年级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当讨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时,学生回答得不全面。于是,教师鼓励学生先认真读书、独立思考,再开展合作探究。讨论中,大家互相补充,相互启发,终于发现“黄河水的启发、英雄人物的熏陶,加上父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这些都是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教师提出了学生疑惑的、感兴趣的,并急于了解的问题,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合作学习中来,从而使合作学习热烈而有效。


(2)抓住教材中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合作探究。如对五年级下册《练习3》中的话题“现在电脑都普及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花工夫练字?”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没有必要练字,一种认为有必要练字。教师不急于否定或肯定,而是引导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最终,学生从文本、双方对话、教师补充的资料中汲取了营养,一致认为: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学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字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等等。


3.课后拓展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这正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语文课的拓展活动让课本知识得到了迁移,知识在拓展训练中转化为实践能力。语文课需要拓展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就“作者的生平”“文章的背景”“相关联的作品”“课文中的典故”等方面做不同选择。如学习古诗《游园不值》,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习《海伦·凯勒》,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开展一次好书推荐活动;学习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合作进行情景再现……在这些丰富的语文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在合作性活动中得到了深化。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注意到课内外有机结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加上教师正确地引导,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从合作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