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北京·融合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7期 总第5596期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7期  下一期
借助智能手机乐学传统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附属中学 王文琦 发布日期:2018-05-01 13:13:34

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势极其紧迫的当下,我们利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实践探索,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激发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让他们享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建设微信平台交流基地


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全班35名学生均使用微信,60%的学生有阅读公众号的习惯,6位学生将喜爱的公众号置顶。基于此,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组建微信群作为大本营


我们组建微信群作为分享和交流传统文化学习体会的大本营,群名会根据近期的主要学习内容而改变,如学习《论语》期间,微信群被学生命名为“3班子曰”,探究苏轼期间,群名改为“3班话东坡”……学生讨论群名的过程也是探索文化内涵的过程。


阅读《论语》,我们布置了阅读打卡活动,师生选择自己每日所读《论语》当中的一则,在微信群内发表阅读感悟;学习古诗词,我们进行了“飞花令”的游戏,增添趣味性,学生还用手机录制朗诵音频,分享在微信群内;我们将随手拍到的传统文化相关图片分享到群内,随时随地将接触到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同学交流,学生们乐此不疲。


2.关注公众号交流深度解读


联系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我们向学生推荐“章黄国学”“诗词世界”“读古人书”“红楼梦学刊”“爱上苏东坡”等公众号。这些公众号的文章或联系当下社会热点,或关注自然时节变迁,或聚焦文本深层解读。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打开了思考的角度,感受到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的生活非常贴近,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加理性的传承。


3.建设公众号展示学生佳作


对微信群内的发言与讨论及时汇总,整理成专题,编辑成公众号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优秀作业、随手拍摄的照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材料。


二、灵活运用APP


1.展示自我风采


编辑公众号需使用电脑,因此学生提议用美篇等APP展示学习成果,在手机上即可编辑分享到微信群交流。


开始多是个人的游玩图文展示,后来我们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将传统文化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周记作文等做成图文分享在群内进行交流展示,评比优秀作品。这样就将书面内容与电子手段结合起来,通过满足学生“秀”的需求,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书面任务。


通过“全民K诗”和“为你诵读”APP进行朗诵展示,举行“诗词朗诵手机秀”活动,学生经过筛选诗词、反复练习、形成作品、分享、点评几个程序,评选优秀作品。这对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体悟诗词的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2.小游戏增添趣味


信息化也带来了娱乐化,现如今学生们常以游戏的心态学习,一些与传统文化学习相关的小游戏,增添了学习趣味,广受学生欢迎。如“挑战古诗词”、小程序“成语猜猜看”以及“有道语文达人”“高考蜂背”“看图猜成语”等,为古诗词和成语的积累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了快乐,并坚持使用,将它们作为每日积累小助手,学习成语、背诵古诗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等,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三、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1.更新理念,教学相长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我们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上有很多方面不及学生,需要向学生学习。


2.理性选择,批判吸收


面对庞大冗杂的信息,教师要有所选择,有的放矢,对教学素材进行批判性的选择,结合历史与现实,有理有据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要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习并灵活运用这种理性的批判思维。
3.鼓励创新,不断调整


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调整已有学习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学生不喜欢的方式,不必强迫学生,要逐步引导,鼓励学生尝试,通过趣味性和舆论归属感来吸引学生。


4.家校合作,合理使用


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是家长们头疼的问题,要发动家长,家校合作,协调好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文明使用手机,亦是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传统文化虽然具有“传统”的血液,但是也需要乘着信息化教学的列车,才能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