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疆域,聚焦核心素养,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未来社会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STEAM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育人关注的焦点。宝华小学作为济南市最早实践STEAM教育的领军学校,一直关注STEAM教育的前沿理论,扎实开展课程,促进项目团队的成长。通过两年来的实践,STEAM课程已经在学校适性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教育理念也为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丰富课程体系提供了具体的路径。
一、STEAM教育在宝华
2015年底,宝华与STEAM结缘,从《我的抗震小屋》《魔法泡泡棒》到《设计空降包》,从薄薄的课程手册到生动的课堂,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我们一路走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自发集结,组建团队;项目培训,领悟精髓;课程管理,聚焦问题;教研先行,课程落地。
宝华STEAM团队建设体现了多元融合、智慧共生的特点。涉及科学、数学、美术、信息四个学科;团队中既有名师、骨干,也有教学新手。同时我设置了助教团队,形成了具有宝华特色的双师课堂管理模式。近两年来,STEAM团队不断壮大,成长起了一批能够执教课程、领会理念、在各自岗位中自觉实践的青年骨干教师。
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宝华STEAM团队的教研基于问题、学科整合、项目驱动三个方面,有效开展了分工与合作有机结合的深入研究。我们的分工建立在学科优势上,基于兴趣点,基于机会均等,各展所长。合作体现在集体研课与问题式研讨之中。形成了一人试课—集体观课—问题研讨—集体实践的流程。扎实的教研让原汁原味的STEAM课程落地于课堂中,落实到孩子的成长中,培养了宝华学子面向未来的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助力学校适性课程
STEAM的教育理念在适性课程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推动着基于问题、学科整合、项目驱动的课程优化有序实施。在众多学科中,我们的数学、科学、信息走在了最前面。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中成为常态;信息技术课程的Scratch编程,让孩子们在一个又一个项目挑战中体验合作、试错、分享的快乐;科学课中项目式学习课堂,给予了孩子们更多尝试的空间,体验工程流程在科学制作领域的作用。此外,我校多学科融合的主题课程、活动课程随着STEAM课程的推进日益成熟。在内容上主动呼应儿童兴趣发展,聚焦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主题设计借鉴PBL项目式学习设计的理论。上学期,全员参与的STEAM理念下的科技节完美收官,“复活节主题活动”作为我区优秀案例在济南市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汇报;寒假课程推出了项目式学习“2018不一样的年夜饭”,充分展现了团队老师的实力,灵活运用了培训中关于PBL的学习收获。
三、借会议东风再起航
3月28日下午,济南市小学STEM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宝华小学隆重召开。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李国卿主任、武先玲主任、曲文泓主任、谢毅老师、闫晓燕老师、管玲老师及各区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部分实验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共计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为济南市STEM教育先行实验学校,我校代表区域进行实践经验汇报,从团队建设、教研模式等角度介绍了STEAM项目研究历程。学校还为各位领导、老师提供了5节现场课例,展示了学校课程推进情况以及学生借助STEAM课程的成长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合作探索、创新分享,按照工程设计流程图设计了空降包,制作了地震台的模型,点亮了小灯泡,拯救了即将被撞击的“地球”。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汇报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观课的领导、老师被课堂上浓厚的探究氛围所感染,他们也饶有兴致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实践中。会后,在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李勇副院长和义教部李国卿主任的精彩点评中,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不断前行的决心,明确了课程建设今后发展的方向,要将宝华的STEAM教育做出品质,做成品牌。
STEAM是一座桥,它的教育理念连通着儿童当下有趣的课堂、丰富的课程和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素养。我们,愿陪伴每个孩子成长,让孩子们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