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北京·深度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6期 总第5589期 2018年04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6期  下一期
借助云平台提升美术课堂实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 齐文博 发布日期:2018-04-17 16:36:57

校园无线网络(目前是Wi-Fi信号)全覆盖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无线网络到底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让教师应该或必须使用校园无线网络,但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有不少教师还没认识到校园无线网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实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事实上它是一个高频无线电信号。与Wi-Fi技术相比,教室的台式网线计算机受外界制约多,比如:交换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线路接口多,易出现松动掉线现象;固定的位置不利于场地转换;数据传输必须靠线路连接;存储设备易于损坏;等等。而校园无线网络可以把教师手中的现有教育资源高效整合到一起。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和个人生活中,涉及的无非是以下几种:终端设备——手机、网线计算机、移动计算机;传输设备——网络、存储器;信息资源——文件资料。我们就应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云平台实现信息在多种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的存储和提取,最终突破时间、地域、设备的限制,使人与信息能够超近距离互动。


接下来,我结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来介绍我是如何利用云平台提升美术课堂实效性的。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云平台。云是网络的虚拟空间,用来做一些服务,目前如阿里云;平台不止一种称呼,比如按需平台(on-demand platform)、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等。简单来说,云平台就是仓库,向我们提供存储运转的空间。我们查询的任何网络内容都是在某一网络平台上,大家可以同时在不同地点看到一样的东西。
 

在理解了云平台之后,我们就要逐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习惯运用云平台,提高课堂实效。
 

1.我建立了自己的360云盘,把各个年级相应的教学课件、平时积累的图片、课堂示范画、学生作品等存入云盘。这样,不管我到哪里都可以随时查看我的教学资料,并且能通过手提电脑和手机拍照,把文字图片保存到云盘。尤其是可以通过手机,把拍到的每一张照片随时上传云盘,即使手机上的照片出现了误删、损坏,甚至手机丢失,都不会影响资料的保存与分享。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作品。在教一年级美术课的动手实践部分时,由于学生对造型和色彩的感觉存在差别,同样的讲述、同样的范画,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多样的表现。这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指挥学生操作,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和判断而直接上手修改。
 

引导学生以同龄人的视角观看别人的思维成果,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发。这就使学生作品的展示成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的做法是用手机把学生的作品拍下来,目的不在于拍,而在于看。通过无线网络,我拍摄的照片几秒钟就会上传到云盘。然后,我通过教室多媒体电子屏幕随时播放照片,有针对性地展示学生作品的不同部位,加强细节观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新鲜的信息,激发创作灵感,提升绘画水平。这样,我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促进技能培养。
 

3.指导学生运用云平台。在美术课上不仅教师可以使用云盘,学生使用云盘将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可常让学生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课外资料,让学生习惯使用云端数据功能,这样不仅节省了纸张,也避免了携带存储器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忘带存储器,存储器中数据受损,或者存储器使电脑感染病毒。


低年级学生也可以让家长协助建立云空间,自如地调取资料。在我校一年级开展的“货币主题”活动中,我让学生们搜集有关人民币图案的故事。起初我觉得学生太小可能不会使用云平台,可是通过和几位家长沟通,我发现学生在使用电子设备方面有着很高天赋。
 

展望借助云平台提升美术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有系统、有计划地准备视频资料,分门别类放到云平台,作为学生课下学习的指向性资源。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利用云平台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新的教学理念是提倡“微课程和翻转课堂”,创造学生课下学习课上练习巩固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下,学生学习大部分授课内容,课堂上,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如此,我们的课堂实效性就一定会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