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教育信息化巡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4期 总第5574期 2018年03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4期  下一期
探索“互联网+一校带多校”新模式——榆树市新立镇中心小学借信息化东风提高村级小学教学质量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彦明 高志 张中影 发布日期:2018-03-20 08:28:16



 

榆树市新立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中心小学”)地处农村乡镇,学区内有1所中心校、8所村小。和大多数乡镇一样,新立镇8所村小布局分散、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没有音、体、美、英等专业教师,因此课程计划难以落实,无法开齐课程,制约着教育的均衡发展,导致学生外出择校,生源不断减少。


为了破解村小课程计划难落实的难题,中心小学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决定利用国家“互联网+教育”大趋势,建立“互联网+一校带多校”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中心校为教育中心辐射源,依托互联网架构将教育信息传送到8所村小,实施中心校和村小教育教学同步开展、同步实施,提升村小办学水平。


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切实的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成立了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校长朱彦明担任推进领导小组总指挥,常务副校长高志任组长,副校长刘青山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任组员。通过认真调研,深入到五龙中学学习和仔细研究,学校确立了自己建服务器并为8所村小安装全方位监控的实施方案。安装费用大约在32万元,经过多次磋商,最终与企业签订合同,所有的设备和软件及维护费用共计28万元,钱款分两年还清。


融合管理,实现常规教学网络化


首先,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中心校接入20兆光纤专线1条,千兆教育专网1条,非对称光纤宽带2条。村小由于无法支付单位使用的网通光纤宽带费用,经中心校和各村小研究决定,以村小校长个人名义为村小办理民用宽带入校方案,这样所有村小都接入了20兆光纤宽带,班均带宽达到4兆以上,打通了中心校与村小“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其次,实现信息化设备“班班通”。中心校18个教学班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设备,8所村小每校都建设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具备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环境。再次,实现教师终端“人人通”。筹措资金30万元,为中心校教师、村小校长每人配备一台手提电脑,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每人配备一台台式电脑,村小每校配备两台台式电脑,使教师的工作环境从“农耕时代”跨入“智慧时代”。


同时,为了熟练使用交互电子白板,教导处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再通过每学期举办的课件制作大赛和全体教师课件使用过关课,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师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了覆盖全镇所有村小的远程指挥管理系统、互动课堂支撑系统,中心校主管领导在中心校就能够实时监控各村小所有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共建共享,充分发挥中心带动作用


一是集中建设共享资源。在环境搭建方面,中心小学以“硬件建设适度集中、功能规划方便共享”为原则,在中心校建设了“一室一台两中心”,即:微课录制室、校园网络电视台、网络课堂直播中心和学校管理指挥中心。


二是科学管理直播课堂。全镇统一编排课程表,以网络直播课程为主,为了把直播课堂管理到位,达到预期的直播效果,首先,中心校为8所村小配备业务主任,具体管理直播课堂的所有业务,同时,实施问题反馈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其次,实行教师线上讲与线下辅导相结合机制;再次,配备专业人员,实行跟踪服务制;最后,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


通过实践与探索,中心小学的“互联网+一校带多校”教育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学校成功召开了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展示活动榆树现场会,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长春市电教馆等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学校被评为信息技术应用全国百强试点校、吉林省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并申报了吉林省信息技术应用省级科研课题,继续深入探究新的模式。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直播课堂的录播功能,建设跟踪录播室,建立网络直播百节优质课,投资购置掌上电脑与电子白板进行交互,设立名师课堂,按年级把语文课、作文指导课、数学课纳入直播课堂,进一步发挥中心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