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安徽·微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3期 总第5565期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3期  下一期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南市舜南小学 李倪娜 发布日期:2018-03-06 15:00:07

信息技术走进农村教育教学课堂中,不但拓展了农村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安徽省农村小学在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后,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及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当地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远程教育使课堂活了起来。如:我在上《草原》一文时,结合网上教案进行教学。打开电脑和电视机,将《草原》一文的教育资源调出来,让学生看到大草原,看到羊群,看到万马奔腾……学生们从小生长在农村,不知道草原是什么样子,尽管教师用尽优美的词语讲解,对他们来说仍然很抽象。采用网上课件进行教学,可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课下,多看远程教育视频,将学习的新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可以说是一个随时的再教育培训,很多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记得当我听拼音教学“o”的发音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教了这么多年,我的读音竟是不标准的,随后便由惊讶变成羞愧。活到老学到老,远程教学不但帮助了学生,也帮助了我们教师。
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多媒体应用。在实践中,我发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不同学段的应用是不同的。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多媒体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新课,吸引眼球


一节课的开始,可以运用与这节课相关的动画或是图片,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使学生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拼音课可配上声音图片,古诗课可先放古诗的动画,等等。如:我在上拼音m时,先出示两个“山洞”,让一个学生蒙着眼睛在两个“山洞”中摸来摸去,其他学生在下面争抢着说m,课件将两个“山洞”转换成了m,学生自然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记住了这个声母。


二、生字枯燥,生动记忆


学好并应用好所学生字不是一件容易事。多媒体就帮了我们这个忙。它将机械的记忆变成有意义的识字。如:教学“苗”,先出示一块田,长出几根草,动画将田与草变成了“苗”。我做了个实验,让一个在班级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十个汉字。先用分析字形的老方法教识字,他一节课记住了五个字,又用多媒体教识字,同样十个字他记住了八个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对于一课的生字词,还要有整体的复习。如:我在教学《回声》一文时,将词语放在一个个荷叶上,小青蛙蹦到一个荷叶上就出现一个词语,学生在上那堂课时激动极了。


三、丰富形象,积累语言


语文课本有很多优美的词语要从低年级开始积累。如:成语、古诗、谚语。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及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较少,很多词他们能明白意思,但不能体会丰富的内涵。这时可用多媒体将抽象转换为形象。如:我在教学识字一课时,将一幅幅春的图画先展现在学生们眼前,学生们发出一声声“啊”“好美啊”的赞叹,我再适时配以图片出示“春回大地”“莺歌燕舞”等词语,将这些优美的词语植入学生的心中。


多媒体在高年级的运用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体味语言的生动。动画则削弱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很多语文课文中所描写的地点、景物、知识等,他们从未接触过。对文本形成初步的印象和整体的感知,还需要多媒体的帮助。


四、回归文本,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总要回归到语言本身,可让学生先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在读熟和理解词语句式的基础上,多媒体配以图片,让语言内化为自身情感,再带着情感去体味文本。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教学中“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简单两句话却有深刻意义。学生不能理解作者描述的城市中的花到底是怎样的,这时可用多媒体出示德国哥廷根街道美景的图片,优美的文本朗读既悦耳动听,也解决了课文难点。


五、口语交际,提高写作


农村学生很少看课外书,语言匮乏。口语交际和写作对他们来说是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先会说再会写。如:五年级口语交际课“父母的爱”,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体现父母的爱的几个小片段,使学生深有同感。几个女生看着看着都哭了。再出示一些优美的词语,让学生利用这些词再说。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再规范语言。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使原来草草结束的口语交际课变得富有趣味,学生们可说的话越来越多,会说了,慢慢就会写了。


六、上好综合性学习课


高年级语文课本每册都有综合性学习课,很多都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本来一个丰富的课程,在农村只能作为简单的了解课。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但农村学校除了教师,什么也没有,很多内容无法开展。只有利用多媒体,综合性学习才能算真正意义上地开展起来。如: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中华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起源。再利用课件将学生收集的成语、错别字、歇后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快捷。因为农村学生的收集渠道很少,让他们用学校的电脑查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变革,带来了春天。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之路是艰难曲折的,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让信息技术走进更多的农村学生心灵中,还需要继续的探索和努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