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3期 总第5565期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3期  下一期
创建“好玩”的语文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小学 尹艳红 发布日期:2018-03-06 15:32:56

当前的语文学习,太多的学生缺少主动学习意识。他们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缺少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得过且过,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课堂成了不得不在这儿坐着的场所。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状态中主动求知、快乐成长,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创新课堂,改变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40分钟如何新意频出,是能否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的关键。因此,每到语文课,我总是与学生们一起动起来,吊着学生的胃口,牵动他们的神经,调动他们的兴趣,给他们出其不意的课堂形式,让他们能满怀期待地投入到每一节语文课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汉语拼音音序”时,为了让学生们能掌握音序在音节中的位置和书写方式,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我随意叫起一个学生,让这个学生把自己姓氏的音序写出来并大声读出来。这样,所有学生的精神都高度集中,也在思考如何写准、读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与学生们一起积累古诗时,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我采取了限时记诵、小组PK的方式。学生们一听说小组竞争,都来了精神,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在比赛时,我在两个大组中各叫了一个学生,我出诗题,他背诵,说出诗句多的为胜。第一轮,于晨同学接受了挑战,他第一题说出了三句古诗,第二组学生挑战时竟也只说出了三句,所以第一组学生胜利了,看得出那种轻松、惬意的笑在脸上灿然绽放。我灵机一动,进行第二轮比赛时,我卖个关子说:“这回我叫谁呢?”学生们紧张得四顾环视,我接着说:“古代枪法中有一绝技,叫回马枪!今天老师就用这招试试。还请刚才的同学回答。”啊?全班学生炸开了锅,这种出乎意料的安排实在没有想到,所有学生都在各种意料之外的情绪下愉悦地参与着。


有什么比创新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高效呢?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课堂中制造些小惊喜,多变化些教学方法,让一成不变中充斥着各种变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因新奇而兴趣高昂,那么课堂定会高效很多。


二、走出课堂,改变学习形式


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常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去想象、理解,自然会枯燥、生涩。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在与自然、社会接触中学习语文,这样的学习才更有生命力,才能更有效激活学生主体原动力,使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例如:春天来临,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走出课堂,让他们去感受春天、寻找春天。他们会寻找那些刚刚破土而出的新芽,他们会抚摸枯枝上的新绿,他们会品尝鲜嫩的榆钱,他们会动手制作风车在春风中飞奔,他们动用全部感官去感知,去体悟,比文字中传达的更鲜活,更有魅力。秋天到了,我会带他们一起收获小葫芦,一起埋葡萄藤,一起采集各种叶子,制作各种贴画。一幅幅作品,一篇篇文字,记录着收获,记录着感知,更记录着他们学习的状态和成长的快乐。


三、利用技术,创造延展课堂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我是状元”课后作业抢答、读书交流分享,还把班级化整为零,让学生分组、分层进行指导、帮教,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语文课堂的构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