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E教江苏·新闻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3期 总第5565期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3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颗中小学生参与研制的环保科普卫星“淮安号”恩来星发射成功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03-06 15:00:45


本报讯 1月19日12时12分,“淮安号”恩来星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11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8分钟后,卫星进入轨道。从此,茫茫宇宙中有了一颗纪念周恩来总理的“淮安号”。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为纪念这位中国航天工程的创始者、推动者,2016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淮安区委区政府、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携手,确定科普卫星“淮安号”恩来星卫星研制、发射项目。


“项目去年初开始实施,分研制、发射、调试、交付使用等4个环节,其中,卫星的总体设计、部件研制、总体集成和测试等工作由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说。项目实施期间,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全市中小学生代表学习卫星基础知识,了解、参与卫星研制、测试、组装全过程,并组织学生代表赴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观摩卫星发射。“淮安号”恩来星卫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颗有中小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这颗以周恩来总理名字命名的卫星将由全国红军小学共享。


为向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献礼,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还精选了120张周总理不同时期的照片,伴随卫星一同升空。卫星升空入轨后,由地面接收解码,进行图像下传。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期间,还将上传淮安中小学生1200个纪念周恩来的心愿,120幅纪念周恩来的书法作品,120首纪念周恩来的诗歌。


入轨后,“淮安号”恩来星将支持开展多种由学生主导的航天科普活动。青少年可开展卫星测控、图像下传等航天实践活动,感受语音数据转发、地面站远程操控等技术的无穷魅力。


该卫星不仅可供淮安区万名师生及淮安市本地中小学生开展航天创客活动,也可支持全球无线电爱好者开展通联活动,为各地青少年了解航天、探索航天科技提供窗口和平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