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E教江苏·江苏小作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42期 总第5541期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42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本版导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挫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台市头灶镇小学扬帆文学社 罗玥 发布日期:2018-01-09 16:33:11

生活的道路上,总有这些或那些不如意,这些挫折组成了我们不一样的生活。


世界上有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的斗争中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司马迁在遭受酷刑之后发愤写书,他写出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失恋的痛苦之中。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是办不到的。”他始终坚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不朽的音乐家。


挫折虽然给人带来了痛苦,但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挫折并不能自发地成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过挫折的人都能够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炼,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猝然临之而不惊,骤然加之而不怒”,敢于面对挫折的考验,以斗士的姿态正视困难,方能呈现出无穷的魅力和价值,才会逐渐变得坚强,在一道道艰难险阻面前,不再退却、消沉,不再迷惑、脆弱。


善待挫折,就是善待人生,善待生活。


指导教师:陈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