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交织在一起出现,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不会在试卷上呈现,所以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泛泛而过,可想而知,这样的后果会抑制孩子数学思维的形成及动手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发挥,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中,怎样更有效地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精心组织活动 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课更适合放手,在活动过程中,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孩子们探索、分析、思考、总结。这类课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景—提出大问题—实践交流总结—运用拓展四个环节。以三年级下册《有趣的推理》为例,阐述一下这几个步骤。
上课开始之前,我让孩子们“猜一猜”,老师上周去什么地方出差了?胡乱猜的话,答案就会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提供线索后是不是就好猜了?以这样的谈话引出“其实刚才的谈话中蕴含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推理”。
那么如何进行推理,推理有什么方法呢?我创设两个情境:一是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判断淘气、笑笑、奇思分别参加了哪个兴趣小组(重点学习列表的方法)。二是根据信息给六个飞机模型找位置(重点学习分类的方法)。因这两个情境都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没有改动情境,只是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思考后交流,在交流中感知推理的方法,如:列表法、分类法,还有孩子们自己总结的排除法等。
第四个环节即是运用拓展环节。推理有什么作用呢?让孩子们根据刚才的活动来说说推理的作用,然后再解决稍有变式的练习,例如:有四个笼子,狼、小兔、山羊都被关在笼子里,请根据以下四条信息,判断狼、小兔、山羊关在哪个笼子里?
A. 4号笼子是空的。
B. 狼不在1号和3号笼子里。
C. 小兔不在1号和2号笼子里。
D. 山羊在2号笼子里。
请判断
狼在()号笼子;
小兔在()号笼子;
山羊在()号笼子。
科学选择内容 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比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联系实际生活 注重实践性
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教师在教学其他三个板块的内容时,是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开展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既要“全程”也要“全员”。如《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活动流程是收集图形、观察特点、寻找并画出对称轴、创作轴对称图形。活动前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用自己极具个性的方式捕捉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比如拍照、绘画、录像、采集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地积淀活动的经验,体会到“做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