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新知,而小学美术几乎没有现成的教具可以使用,每一位用心的教师必然对自制教具颇有心得,用自制教具吸引学生、提高兴趣、降低难度,自制教具也就成了美术课堂上永不过时的话题。作为一名工作二十余年的老教师,在自己喜欢的美术领域探讨、研究了这么多年,随手制作或者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具数不胜数。有的长期保存下来以备来年再用,有些即兴制作的虽然没有保留,但在那一刻也起到了帮助学生领会学习技巧的作用。
美术教具是美术课堂上最直观、最感性的教学资源。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在制作使用和不断探究创新的过程中,我认为美术教具可分为三大类:自制范画类、手工操作类、电子演示类(PPT),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在课堂上灵活应用。
一、自制范画类(造型、表现领域)
作为美术教师,每一节课在黑板上示范画是必不可少的,但粉笔画和最后呈现在纸上的作业并不一样。粉笔现场画让学生看到的是绘画方法、技巧。而教师完整范画却能让学生看到最后的呈现效果,包括色彩、完整构思等,所以两者必不可少。有时我也会挑几张学生的优秀作业,给同学们当范画。对于优秀的同学而言,这样展示他们的作业,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对于其他同学,则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创作的兴趣。三年级上册有一课《红色的画》,是初步认识三原色中的红色。我讲了红色给人的感受,讲了三原色的重要意义,然后展示了我长期积累下来的几张范画,有我画的,有上几届学生的优秀作业,有人物、有花卉、有风景,学生一下子打开了思路。那一节课,学生的作品异彩纷呈,内容多样,各有各的特点。
二、手工操作类(设计、应用领域)
目前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内容分为:绘画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其中设计应用(即手工教学)大约占到40%。一、二年级有折纸、对称剪、剪贴和泥工;三、四年级有剪刻、立体纸工、泥塑、泥雕、版画等;五、六年级有各类材料的制作,比如乡土手工艺品、绳编、麦秆编、废旧材料的综合使用、科技模型制作等。
这类课程更是要求教师提前做好教具或者是做好半成品。在课堂使用时,边讲边做,关键地方、难点地方当场示范。上手工课时,示范和教具的作用是无需置疑的。但也要在讲授时善于启发、诱导学生打开思路,从设计构思到具体的制作都要由小作者自行创意筹划,教师的范作起到抛砖引玉、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可以说手工制作对学生的手、脑、眼的协调发展有极大的作用,从创意、构思和设计到制作,只要不是单纯模仿,必然会有所创新。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由粗到精,由失败到成功,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得到锻炼,在创作出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后,也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刚刚上完的三年级《威武的盾牌》,我就采用了多种教具,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图案的图片,一张张牙舞爪,另一张温柔可亲,让学生选择在战场上哪一张更有震慑力,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威武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总结出怎样表现威武,比如眉毛竖起来、眼睛瞪起来、嘴巴大张着、锋利的牙齿等,最后学生的作品都能把握重点。图片会说话,让学生自己对比发现,这比你直接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效果更好。
三、电子演示类(PPT)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这个辅助教学工具可以为美术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生动的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让学生视野更广阔,信息量更全、更多。
尤其是在赏析、品鉴这种类型的课堂上,让学生了解画家作画时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作画风格,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信息更多。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传统教学中,单凭老师口头讲述以及图片欣赏等传统方式,不如多媒体教学来得更形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入情入境,更直观,所以多媒体教学会更好更快地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五年级《鸟语花香》一课时,利用电脑演示国画的画法步骤,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墨、色在宣纸上的干湿、浓淡变化,了解了国画的神奇。通过视频学习,加速了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解决了班大人多无法当场示范国画的难题。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接触到的美术知识堪比我大学时代接触到的。在六年级《齐白石》一课中,我制作了有关齐白石的生平、趣闻轶事、名作欣赏的PPT。通过PPT,学生对齐白石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被这个53岁定居北京,由木匠到巨匠的“最励志的北漂”所感动。
总之,对自制教具在美术课堂上的潜心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美术课堂更有吸引力,让学生们更爱美术课。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自制教具在小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编号:PZS23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