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是建立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的。北京市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五优联评”活动,引导教师借助信息化工具手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下为五位专家评审对“五优联评”评审结果的总结。
孔震英 园长
丰台区方庄第二幼儿园

环境创设组
环境创设组作品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园所能加强研究,以评促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不断提高。但教师对幼儿园整体环境和区域活动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观念模糊、认识不足;对如何科学地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学习不够,研究不足;对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和幼儿活动的指导缺乏思考;教师在技术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增加园所间的交流活动,对班级特色进行思考和设计。希望教师能利用活动契机,进行一次全面、理性、专业的审视,不断提高认识,切实为孩子创设一个有效的支持性环境。
郭玉香 园长
怀柔区第二幼儿园

课件组
本次活动上报课件1115件,有134所幼儿园参赛,共评选出一等奖232件,二等奖438件,三等奖433件。
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参赛作品思路清晰,便于操作;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知识经验,开拓幼儿思路;互动游戏的形式能激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加深理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体现交互性,图片处理不到位,直接下载或翻拍绘本图片插入课件,课件内容都是图片的展示,缺少幼儿与课件的互动,缺少源文件,抄袭或重复上交,上交文件的名称混乱等等。希望今后能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课件作品。
白淑新 园长
黄村镇第一中心幼儿园

微课组
在上报的443节微课作品中,评出一等奖74节,二等奖151节,三等奖149节。
本届微课作品的优点集中体现在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手段多样,方法恰当;形式新颖,启发性强等。但因每位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和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呈现三多、三少现象,即演示多、思考少,讲解多、提升少,展示多、互动少。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完善自身,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
朱继文 园长
丰台区第一幼儿园

活动实录组
本次活动收到整合课教育活动实录400件,“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活动实录32件。与去年相比,课例数量增长较大的区为密云区和石景山区。
本次评审的亮点在于,教师能在把握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新媒体技术,让技术为幼儿个体发展服务。比如: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关注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鼓励幼儿探究;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凸显活动的实效性。但同时,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活动被课件形式固化,割裂了教师与幼儿的联系。总之,多媒体只是教育教学的载体,不可过分依赖。
雷海环 院长
北京明天幼稚集团

信息技术论文组
信息技术论文组获奖论文选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点基本正确,表述准确,能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这一主题提出鲜明的论点,并通过实践教学实例进行科学论证;概念表述清晰,内容与纲要切题,引用规范。
在论文评审过程中,部分论文存在一定问题。如:论文缺乏原创性、字数不够;文章结构还需进一步规范,格式、标点使用不规范;大多数文章缺乏创新性;没有适时适度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内容缺乏有理有据的论述和实践性;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