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北京市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迎来了第十届年会。借此机会,记者采访了专委会会长孔震英。孔震英感慨:“互联网+时代推动着学前教育的新发展、新变革。”
新的变革,给专委会带来了发展契机,但也使他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使专委会保持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孔震英给出的答案是:专委会要更准确定位,强化服务会员单位发展的职能,强化专委会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群众性,为广大会员单位搭建发展的平台。
在调整中,常务执委会单位做出了很大努力。目前,专委会已有会员单位共计147所幼儿园。各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这一年多来,广大会员单位着重围绕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创新,不断探索着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五优展示活动”中,全市会员单位共上交作品2681件,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在全国一对一教育技术活动、全国NOC教育实践创新大赛等各项展示活动中,会员单位的老师获得了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会员单位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立足实际,使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常态化,真正以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研究中促发展,丰台区丰台一幼、方庄二幼、方庄三幼、青塔二幼、花城幼儿园在这一年中参与了国家级“十三五”课题“基于互动反馈教学的形成评价的研究”。
专委会积极配合中央电教馆开展“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园项目,建立三位一体的家园共育方式。通过建立幼儿园APP及微信公众平台,利用碎片时间宣传普及学前教育知识,家园共育,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当前,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映入我们眼帘,新的信息化教育走进教师的视野。人工智能、创客空间、STEAM、机器人、3D技术,这些新技术为儿童探索学习、认识世界带来了新方式。虽然专委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孔震英表示,他们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如何在深度融合中,将信息技术无形地渗透于儿童游戏中,把儿童放在首位,帮助儿童自然成长?如何给予儿童学习上更有效的支持?这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
目前,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路径,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
“互联网+”给学前教育带来了更多机会,孔震英说,专委会将继续开展好“五优展示活动”,持续保持年会工作机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积极组织其参与全国性展示活动。
专委会成立近10年了,他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注重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五优展示活动”的基础上,设立了“专项展示活动”,以此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建立专委会教师发展研修平台,集各方优势力量,采取专家培训、教师培训、网络教研等形式,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扩大对外交流,以交流促成长。同时,专委会将陆续开展“南北教师对对碰”交流活动,增加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
孔震英表示:“我们要明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期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目标,走稳学前教育的每一步,根据儿童需要,扎实做教育,努力把北京学前领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推上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