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E教江苏·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9期 总第5518期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9期  下一期
用智慧为国学文化教育保驾护航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丹阳市实验学校 戴继业 发布日期:2017-11-28 16:30:56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说得非常好,在全国范围内激起了强烈回响。


总书记心中所念,掀起了一次经典诗文在当下教育中的复归与深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实在是好事一件。但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并非一蹴而就,依旧任重道远。


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因此,让国学文化走进校园,让优良品德深入人心,让美好行为永驻校园,是我们学校教育必须要做的。有些老师认为工作压力大、升学压力大,挤时间、挤精力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多来几张模拟试卷考考更有效。有些老师只把经典诗文纳入语文或德育补充教材,作为丰富和提高语文知识和内涵的校本教材,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讲讲,仅此而已,这也是极大的误解和浪费。


什么才是适合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选文上除经典性与文学性外,要更注重“适合性”


要把国学经典中,学生能接受的、可亲可感的经典,从文本角度进行梳理和展示,做一些选择,剔除一些明显不符合现代精神的章节或段落,最终确定下来的经典文本有光泽、有质量、有温度,在文本组合中又显现出新的意味,之后再进行分年级的诵读,以此打下古典精神的底子,既亲近经典,又呵护学生天性。


二、教育上要注意科学性,不搞虚无主义,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不搞活学活用,不搞立竿见影
要注意适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1.科学读经,明确目标。教师不应将国学教育停留在单纯的读读背背、讲讲说说,作为武装嘴巴:增加知识的手段,而应在读背的基础上与激情、明理、导行巧妙结合,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基础道德品质有机整合,艺术沟通。


2.因班制宜,各具特色。教师不应将国学教育生搬硬套,生吞活剥搞一切,而应结合德育课题、班主任本人的小课题,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巧妙地运用本班的心理教育特色、班级剪纸文化、班花太阳花、班级七彩文化等载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兴趣,化强求为自愿,化单调为生动,既创建了班级文化德育特色,又让学生喜闻乐见,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3.身正为范,榜样教育。许多教师能够正确确立自己在国学教育中的位置和角色,不仅把自己当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者,而且把自己当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受教者,自身先受教育,以身作则,将身教与言教有机结合。


4.构建系列,细化过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这是细致复杂的教育过程。所以,教师应确立自己的教育系列,有具体的教育过程要坚持兴趣导入、身教引路,文化熏陶、沁润感染,认知激情、榜样导行,以促养成、走进家庭,拓展辐射、逐步深入。


5.总结交流,取长补短。教师要对成功和失败进行回顾、消化和总结,写成论文,做好课件,积极交流,取长补短,修正改进,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这样既优化了优秀传统教育,又强化了班集体建设;既提高了学生的基础道德素质,又加快了教师自己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守学生本位,涵养学生心性,尊重学生生命,理解学生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世界相联结,让他们口中念起来,脑里留下来,脸上绽开来,心里住进来,脚下走起来,手里做起来,好习惯养起来。让我们在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活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引领学生们走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天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