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E教中国·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8期 总第5510期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8期  下一期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焦满飞 发布日期:2017-11-14 15:09:2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崭新的技术和方式悄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作为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我校积极探索数字化学习,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合理的校园无线网建设——试点工作的前提
整个数字化学习环境一般由基本网络环境、平台、学习资源、终端等组成。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首先应进行数字化学习基本网络环境的建设,也就是无线校园网络。


我校无线网络采用的是瘦AP模式架构,由无线AC控制器管理所有AP,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却了胖AP模式下对AP重复的配置,只需要一根网线连接到POE供电交换机就可以工作。


无线AC体系能对硬件、软件配置和网络策略进行统一管理,所有配置在无线AC上完成即可。向所有接入点自动部署配置,大大降低了初始化工作量。


无线交换系统维护非常方便,传统AP一旦出现故障,往往需要网管人员赶到现场处理,而AP的所有配置维护可以在无线AC上完成,节省了日常维护成本。还可以通过二层可管理的交换机,将学校的有线无线网络划分成若干个VLAN,以防止有线网对学习环境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的移动学习终端都支持5G信号,无论是连接速度还是抗干扰性、稳定性方面,都比2.4G信号强,这大大提升了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适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试点成功的关键
目前数字化教学平台种类繁多,选择余地大,主要有C/S架构和B/S架构。通过比较,我们发现C/S架构需要安装客户端,对移动学习终端的要求高,但互动性好;B/S架构不需要安装特别的客户端,对移动终端的要求低,但互动性差。为此,我们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是否能够实现分布式部署。分布式部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软件对校园网的依赖性,只要保证教室内小局域网能正常工作,就可以保证正常上课,从而实现大量用户的并发访问。


是否有适应用户需求的平台功能。由于目前各厂商尚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种平台多而繁杂,功能各异,厂商的宣传与学校的使用常常脱节。平台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此外,更多的是要将平台功能与学校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减少在备课环节中所花的时间,方便教师使用。


是否有满足教学要求的硬件设备。确认目前的硬件条件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如果不满足,需要多大的投入?移动终端能否满足软件需要?能否支持跨平台上课?


是否有对应教学流程的数据平台。数字化大平台应当能记录学生每一次数字化学习情况,包括课上练习、作业和师生互动等,可以让家长登录平台后观察学生的上课情况。平台可以把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错题记录到错题库中,学生在复习时可以聚焦薄弱知识点。


三、合度的数字化学习范式——试点工作的特色
通过近年来的试点,我们认为相比于传统学习模式,数字化学习模式有很多优势。


广泛的学习内容。数字化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学,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获取更为广泛。学生不受形式的限制,通过学习终端,根据需要进行资料的传送、接收、组织、储存和共享。各种媒体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不同的学习层次。数字化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各个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多种资源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逐步摆脱传统的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的模式,逐步由传统的被迫学习转变为独立主动地学习。接受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性内容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选择难度较高的去挑战,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分层学习。


实用的学习方式。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习者与授课者的关系是对等的。海量的学习资源能让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习者还可以在线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在数字化学习课堂中,师生双方都能随时利用学习终端去获取到当前最新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另外,通过将学习资源下发到学生学习空间,教师推送辅助预习的学习资源,师生围绕预习和质疑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教师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和个别化辅导等方式,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想学的意愿。


融合的学习资源。在数字化学习过程当中,学习资源不是简单地将教材数字化,这些资源来源渠道多样,既可以来自所用教材,也可以来自现实生活,还可以来自网络及周围师生。将数字化资源融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资源和学生的资源都可以被对方评价、修改和共享,真正做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数字化学习,绝不仅仅是硬件改造、设备添置,它也不是偏重硬件或偏重技术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只有课堂结构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数字化学习才会拥有真正的生命力。


对数字化学习,笔者认为国家还可以适时出台最低技术要求标准,对平台的架构、软件功能等方面作基本要求,这样有助于厂家开发更好的平台,形成良性循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