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小学信息技术教法刍议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校魏武小学 郭亮 发布日期:2017-10-31 11:03:47 |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作为老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教学方法,因为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兴趣引路,能力搭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它实践性很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完成课程内容,因此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达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目的。如果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就会觉得没意思、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其实,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并不容易,教师应该用新鲜有趣的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课程,教学应结合教材大胆进行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下载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鉴赏,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任务驱动,以“兵”带“兵”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常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任务完成了,目标也达到了,并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邮件的收发课程时,我在教师机用白板演示如何收发邮件,当学生掌握了知识后,就可以布置课堂作业了,作业的内容则是让每位学生把上一堂课的作业用邮件的方式发给我。当收到作业时,我会对学生的作业加以批改,并回信表扬或指导。 “学生水平差异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日常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状,我的方法是“让学生当小老师”。让已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既能缩小学生成绩上的差异,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小老师”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巧设悬念,适时点拨 平时讲课过程中,我会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悬念,留有思考的余地。教研中有老师提出,“课讲得要顺畅,尽可能多讲、细讲,将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统统化解掉,让学生学起来顺顺当当,少碰钉子、少走弯路。”我并不认同。首先,学生从这样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老师筛选过的,不是学生动脑筋思考而来的,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对提高学习能力就不会有很大帮助。其次,这种替学生想,“搀学生走”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真正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学习既枯燥又无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通过学生给学生讲解或学生自己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叙述操作步骤,描述操作结果。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法,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教学的一种新观念,既然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就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探索,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更新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会把一些理论知识夹杂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讲解给学生听。比如开机之前认识一下计算机的组成,在打字练习时输入一段介绍信息技术的文章等。总之,理论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上机操作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解决。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一味地学习理论,可以把理论知识分成若干小块逐步消化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课操作的课时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关操作的内容会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新鲜和好奇,所以上课时我都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并做到适当强调与引导,及时观察学生操作。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由于个人之间的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现在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做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