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成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重视。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务必紧跟时代步伐,变更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本文,笔者以PS图像处理为例,谈一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认识和感悟。
PS图像处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部分的内容,关于这部分知识,学生不应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PS图像处理是一项专业技能,无论是基础的图片编辑,还是高级的平面设计,均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未来求学、工作、生活中,学生们都可以学以致用。
因此,教师应竭尽全力,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一、欣赏中感受魅力
PS是一款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具备强大的功能。在正式教授操作技能前,一定要给学生展示PS成品。
如:人像处理中的去痘磨皮、服装变色、去除红眼等,平面设计中的婚纱照处理、图形绘画、各类广告制作等,证件照制作中的尺寸裁剪、背景更换等。神奇的处理效果,丰富的图片作品,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PS图像处理的无穷魅力。

二、制作中培养技能
1.联系实际,传授图片处理技巧
无论是在传统的课堂中,还是在新式的教学中,教师讲解传授知识的过程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
PS图像处理课程是在机房中进行的,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教师利用教师机广播,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利用学生机练习,以便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软件运行的系统要求、安装的过程方法、使用的操作界面等基本内容。
接下来,以各类工具为单元,结合菜单栏中的各项功能,正式为学生讲解如何利用PS处理图像。在介绍各类工具及菜单栏中各项功能使用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实际,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尽可能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通过案例说明问题,传授图片处理技巧。
案例一:利用仿制图章工具去除人脸上的污渍
在“仿制图章工具”使用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去除人脸上的污渍”为例,讲授“仿制图章工具”的功能。
“仿制图章工具”的主要功能是复制取样的图像,可以根据涂抹的范围来复制部分或复制全部到一个新的图像中。教师通过“去除人脸上的污渍”来演示“仿制图章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处理技巧。其中,人像的图片可以找一些学生熟悉的人,如:某位明星、本班同学,或者是教师本人,这样可以更加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
案例二:利用套索工具完成抠图
PS软件中有三种套索工具,它们分别是“套索工具”“磁性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其中,“套索工具”用于制作任意不规则选区,“多边形套索工具”用于制作规则的多边形选区,“磁性套索工具”用于制作各种精细的选区。
教师可以选择一位同学,现场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利用套索工具完成抠图,将这位同学移动到草原、海边、南极、北极等场景中,让学生体会PS的强大功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PS功能强大,拥有多种工具,能够实现多种效果。利用PS处理图片时,通常不会仅仅使用一种工具,需要各种工具、快捷键和菜单栏中各项功能等配合使用,每种工具还有一些参数需要设置,如:笔刷大小、填充颜色、羽化数值等。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循序渐进,详略得当,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2.师生同堂,完成图片处理任务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当经常与学生交流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从旁指点,协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小组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协作的机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碰撞思想,共同进步,尽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三、微课中回顾知识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制作微课作品,并巧妙地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PS图像处理课程,完全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体现,让学生随时随地复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注重微课作品的质量,色彩、配乐、顺序、结构等元素要合理,做到语言精练、条理清晰、短小精悍,能够吸引学生,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的作用。
四、结语
寓教于乐,“乐”主要体现在课前PS成品的展示、课中PS案例的讲解、课后微课作品的应用。教师一定要选取魅力无穷的成品供学生欣赏,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学生讲解,制作丰富多彩的微课供学生复习,引导学生完成PS图像处理的全部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的传统学科,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创新,适应时代背景,响应政策号召,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