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E教安徽·微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6期 总第5494期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6期  下一期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至县昭潭中学 龚鹏 发布日期:2017-10-17 13:44:54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活动当中,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观念、教育理念和教学结构的变革。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首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兴趣。多媒体丰富的资源和表现形式,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授课是授受式,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老师能够使用精妙的语言并有相对丰富的表现力,但时间一长,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疲劳感,失去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课程内容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述,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师通过引证各种新闻、故事、法律案例等等来解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即使让课堂内容得到了丰富,认知空间得到了拓宽,但是语言具有的局限性还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案例的准确性。而课堂时间的局限也束缚了师生互动的灵活性,使课堂教学容量和密度都无法提高,也使思想政治课呈现出枯燥、无聊、说教、刻板的状态。
多媒体的应用改变了这一局面,它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理论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造出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数形结合的直观、智能的教学环境,形成了生动、活泼、机智的课堂氛围,能够更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政治课中抽象的概念情境化、感性化,将经济学和哲学中的思维逻辑形象化和具体化,将重难点深入浅出地进行演绎。
相对于初中政治课,高中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中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发展。呈现在教学活动上,就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对待知识观点的态度倾向容易受到经验的影响。
如:高中政治课中的哲学模块,教学难点集中在教师如何让学生科学地理解“物质”“精神”“实践”“矛盾”“运动”等哲学概念。抽象的概念需要抽象地把握,抽象的把握需要抽象的工具,即抽象的思维。仅仅用语言来苍白地解释这些哲学概念,无法达到既定的效果,所以为了方便学生掌握,在实际教学时,很多老师借助经验事件进行说明,把哲学概念机械化、简单化,有的老师则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问题更加抽象,有的干脆把问题扔给了学生,让其死记硬背、自我感悟,这样的结果使得课堂变得枯燥、学生更加疲劳,打击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严重挫伤师生双方的教学积极性。
多媒体的应用使这种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的方式展示哲学世界。比如,通过动画的设计使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出场,同时用穿插图片的方式进行对比,简要展现哲学概念的多重理解,最后重点解释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概念的定义。多样化的课件设计使枯燥的哲学思想显得生动灵活、妙趣横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的可信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再次,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时间效率,推动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传统的教学方法效率不高,比如板书占用课堂时间过长,如若教师追求一定的时间效率,板书时的字迹和设计都会不尽如人意,老师写得辛苦,学生看得也疲惫,而且板书用时过长也是造成老师拖堂的原因之一。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板书带来的时间利用率偏低的现状,课堂上多媒体演示代替板书,内容比板书更加翔实具体、清晰完整,信息量极大地扩充了。与此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调出将要讲授和已经讲授过的内容,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方便快速。由于板书的缩减,教师讲课更容易把握节奏,思路清晰、连贯,能更从容、流畅地完成授课,使授课质量大大提高。
高中知识模块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部分构成,内容跨度较大,能否将不同侧重的知识模块有机融合,构建起系统的逻辑体系是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传统式教学为了完成课堂章节任务,往往不得不忍痛割舍章节和章节的勾连、模块与模块的联系,这既是传统教学方式自身带来的弊端,也实属无奈之举。多媒体教学在节约板书时间的同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和收缩,对不同部分、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对比和组合,形成对知识框架和体系的整体认识。


二、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功能性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教育现状,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但如何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多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主导性减弱了。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教学时效显著、效果明显,但也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功能性,容易让教师对其产生依赖。导致过分重视多媒体教学的表现形式,而忽略教学的人文内涵,过分强调工具理性而忽略价值理性。
其次,不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必然会使课堂失衡。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有些教师为追求大容量的课堂,从而盲目地选取各种信息,使课件成了资料的堆砌,让人眼花缭乱、主次难分,一节课下来学生反而更加混乱。
最后,多媒体教学的机械性使用,也一定程度上会对课堂的灵活性和互动性产生影响。多媒体教学所使用的课件是事先设计和制作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随时随地更换。为了顺利完成多媒体课堂任务,教师往往引导学生顺着课件设计的思路进行思考,不能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机应变,从而影响课堂的互动性。


当然每一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多媒体技术有显著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如何在政治课堂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尽可能克服其局限,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