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E教北京·智慧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6期 总第5494期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6期  下一期
基于智能终端的一对一个性化学习探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 熊倩 发布日期:2017-10-17 11:07:03

平板电脑的多样化应用,通过微课引导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是“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开展了基于iPad及其他形态智能终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创客教育、翻转课堂、微课制作,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优质的课程资源,丰富的工具软件,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不同的情境和功能,使课堂上的一对一自主、互动式学习得以实现。


基础应用培训与一对一互动培训相结合
学校实现了无线移动网络全覆盖,专门设置的平板电脑实验教室为开展课题实验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提供了必要的设备基础和有效的组织保障。学校还聘请专业人士对全体教师进行平板电脑教学基础应用培训。通过骨干教师iPad现场课展示,激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教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资源”的模式准备好自己的培训课程。经过一对一的互动培训,教师已基本掌握了Keynote、iBooks、思维导图、相机功能、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并把这些技能应用于电子教材制作、阅览、学生作品制作展示和课堂记录等。学校以“现场课、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为内容,开展iPad评优课活动,以培训促应用,以评优促提高。


基于平板电脑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
平板电脑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对一,学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根据个体所需,依据不同的学习进程,完成各自独立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平板电脑的多样化应用,通过微课引导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建构,还原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协作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平板电脑教学使教学方式逐渐发生改变。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促使教师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反思课堂教学,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实施环节。平板电脑教学深化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它既是教学工具,也是发展学生认知的辅助工具。
2.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对学生而言,iPad不仅仅是电子书包,它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学习资料外,学科App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加工。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轨迹都在iPad上得以记录、呈现。在学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资料包。
个性化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个性化反馈。学生通过iTeach一对一辅助教学平台,将学习检测结果直接传到教师端,教师便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作答情况。同时,iTeach平台也支持个性化作业的上传,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总结点评。借助平台的收集与统计分析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更加具有科学性。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对教师而言,所有的教材、教参、图书资料,以及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音视频资源等都集成在iPad里,方便了教师的查询与管理,也使得课上所有的呈现方式变得简约。教师利用iPad设备完成了教学资源的积累,有利于教师由一堂课的研究关注到整个单元、整套教材乃至完整学科体系的研究,由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基于iPad远程协同的个性化学习让教学更智慧,课堂更灵动
我们尝试过两个班级异地同上远程协同课。由于两个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需要注意进行相关引导,让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相互交流与融合,共同提高。两个班的学生人手一台iPad,共同朗读课文、批画词语、讨论问题,实现异地协同一对一交互式学习。
学校本着“以研究促提高,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按照以中心校带动其他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好“互动反馈”“平板电脑”和“远程协同”重点实验项目研究的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更深入地践行“互联网+教育”思维,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课堂更智慧、更高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