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E教北京·深度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5期 总第5488期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5期  下一期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左军 发布日期:2017-10-03 14:18:09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优势,它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响应速度快、能储存和检索信息等特点,将多种音乐信息进行融合。
结合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促进音乐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音乐教学方法的更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1.取代音乐教师的作用
在音乐课堂上,如果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那么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内容,会被计算机完全替代。上课只需要老师点点,学生看看,这种形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信息技术手段只能适时、适当选用,不能完全取代音乐教师的作用。
2.片面追求“技术含量”,给教师增加备课负担
音乐课的教学,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手段,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果盲目使用音乐课件,追求教学的“现代化”,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结果只能是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要少而精。
3.对外因过分依赖
在一次公开课中,我们准备的材料非常丰富,所有内容都用超链接链到了一起,做成一个课件。结果临上课前发生了特殊情况,课件突然没有了,非常狼狈。雄厚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得以应用的前提,但这也就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外因的过分依赖性。因此,任何一节使用CAI课件的课,教师都要做两手准备,在意外状况发生时,寻求很好的应对措施。
4.代替学生的课堂实践
在很多音乐课件中,大量存在以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代替传统实践的做法。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一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情境,但并不是每个实验都需要用这种方式进行。如果可以通过实践实现现场演奏、现场清唱、小合唱等,又何必一定要模拟虚拟情境,让学生去体会呢?因此,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寻找恰当的结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5.替代教师范唱、范奏,失去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电脑音乐可以模仿旋律、模仿节奏、模仿音色……但唯独有一样是永远不能模仿与替代的,那就是人真情实感的表达。而音乐表达是要面对面充满情感才能打动人心的。“电子钢琴家”或“电子歌唱家”的演出,将原本应该被拉近的心灵反而拉远了,学生不能近距离地感受音乐,与教师和音乐作品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共鸣。长此以往,教师的基本功会减弱,业务会荒疏,学生也会失去对音乐的热情。所以,教师范唱、范奏要亲自做,才能加强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
6.片面追求“新奇”,喧宾夺主
有些音乐课件的制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改变文字或图片进入画面的动作,单纯用声音和动画去吸引学生,片面追求新奇。对小学生来说,应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最终会影响到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音乐课件的制作不要片面追求新奇,喧宾夺主,要简单朴素,实用大方。
7.刻意追求效率
有些信息技术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增加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不给学生思考、想象、理解、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阻碍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课程中,需要减少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加大间歇时间,留出学生思考、想象、理解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
8.限制学生音乐创新思维
音乐课件犹如一部音乐教师精心执导的影片,学生如同观众,通过观看的形式紧紧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将音乐知识印入脑中。教师的这种想法与做法很好,但做出一个图文并茂的课件之后,学生的思维就总也跳不出课件的圈子了。这种做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总是按部就班地循着教师的意图去思考问题,缺乏想象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音乐课件的播放过程中,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纵观上述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误解。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关键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根据我校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教学设计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教改思想为指导
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很自然地内化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在其中只承担指导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只能是尽最大的可能创设音乐情景,给学生搭起情感体验、感悟理解、自主建构新知识的桥梁。
2.教学设计应重视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而富有成效地设计、开发、利用,才能优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设备技术及教学环境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
3.教学设计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养成
音乐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上。这两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能够提供丰富信息,有利于复杂问题解决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获得技能和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CAI课件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除了要把重点放在学习内容和材料上,还应关注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教学设计要便于学习者探索新知,特别要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与探索式”学习,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将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同行者、指导者,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教育改革的探索者、研究者,不断跟随时代前进的终身学习者。如何根据个人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作出适合教学实际的多功能、开放性教学课件,是教师应不断探索的课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