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4期 总第5481期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4期  下一期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长春市南关区曙光小学盛芳 发布日期:2017-09-19 13:33:51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语文学科教学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令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有所提高呢?下面我以长春版教材一年级下册《青蛙写诗》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深度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创新融合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是还不能熟练运用已有方法去识记生字。同时,他们形象思维占优势,在书写生字时还是面临过于抽象的难题。所以我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识字教学进行优势互补,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利用多种方式快乐识字,掌握写字前观察生字的方法与步骤,发现并感受文字形象的可爱。
通过以上探索,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创新融合点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高效、互动的特点,令教学情境变得丰富多彩,优化识字方法,使识字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利用白板的交互性,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学习在写字前如何观察字形;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鼓励学生提交线上作业,个性化展示学习成果,让语文学习和学生评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环节
结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我把本课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随文识字”“场景复现,升华主题”“在线提交,个性展示”。
其中第二环节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与学生们一起分小节认识标点、学习生字。5个生字,创设情境不同,呈现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学习“泡”字时,学生观察动画视频,直观认识到“包”字家族生字的特点,总结识字规律。学习“串”字时,学生结合字理图,想象然后讲解“串”的演变进程,进而对中国汉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标点复现时,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找出隐藏在课文中的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强化了对标点符号的认识。这样多情境、多方式的知识呈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汉字的抽象与复杂,决定了写前观察生字字形在写字教学中的难点地位。所以课上在指导时,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人机交互的特点,让学生把白板作为学习工具,主动参与学习与研究。观察时,首先让学生把“句”字的整体轮廓画出,来确认“句”倒梯形的形状,并注意到笔画内收的特征;然后将“句”字的两个部分拖至虚宫格,安放到恰当位置,确认半包围结构字的间架结构特点,把重心找准;接下来,让学生画出横、竖中线,找到两个主线附近起笔、收笔的笔画,确认笔画的具体位置;最后,将生字的主笔画出,体会主笔的舒展对书写整个字的重要性。随后我将全程回放,带领学生回顾所讲内容,继而总结学习方法。这样操作,既符合汉字识写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又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如此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班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在这一环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解分析,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不再只是教师讲演示范的工具,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认知工具。
第四环节为课下环节。语文学习与学生评价不应该只停留于课堂,它们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恰逢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三通两平台”,于是,我选用了“校内外”平台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利用即时交流、资源共享、在线作业提交、投票等功能可以轻松地实现老师、学生、家长的交流与互动。在讲完“包”字家族后,我让学生搜集了其他字族,并利用论坛功能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课上展示时间有限,我就通过“校内外”平台布置了朗读课文的作业,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登录平台,在线提交音频或视频作业,而我则会在检查作业后,给予相应的评价,鼓励长处并指出不足。这样的作业与评价,令学生觉得非常亲切,易于接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家长也表示,利用网络平台,调动了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我想,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学生与家长提供了一个多方的交流平台,它不仅是个性化展示平台,更是一个多元化的评价平台。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教学情境变得丰富多彩,识字教学妙趣横生,效果显著,这正是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创新。其次,利用白板画一画、摆一摆、找一找、说一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这正是信息化手段功能的转变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创新。最后,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尽情展示自己,教师利用平台与家长交流、与学生互动,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实现的多方互动方式的创新。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了在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的魅力,它让老师教得轻松,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识字教学高能高效,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指导教师:长春市电化教育馆 殷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