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E教吉林·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4期 总第5481期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4期  下一期
关注课程融合的“信科+”课程体系
来源:长春市树勋小学刘明 作者:长春市树勋小学刘明 发布日期:2017-09-19 13:28:36

“互联网+”大趋势,助推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变化,特别是推动了课程向统整、跨界、融合、创新等方向的发展,让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和价值观的课程以及用互联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创客教育。然而,很多学校只是处在初步尝试阶段,盲目跟风,没有深度去了解创客教育的内涵,更没有找到具体实施的办法。
笔者在对“互联网+教育”和创客教育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实践研究后,提出“信科+”概念,试图以信科融合类课程为突破口,构建“信科+”特色课程体系,引领每一位学生创新未来。
一、“信科+”概念
着眼“十三五”,面向全面发展的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当前国内“互联网+教育”理念、创客教育理念和国际STS(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融合)理念,注重融合,注重创新与实践,笔者提出了“信科+”概念:信,即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科,指科普、科学、科技、科幻;+,即融合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元素。
二、“信科+”特色课程体系框架
“信科+”特色课程体系目前构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即:“信科+生活”,将信科课程融入生活,让学生成为学校各类信息化设备的主人;“信科+学科”,将信科课程融入各学科,构建新的课程;“信科+活动”,将信科课程融合到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中。
在“信科+学科”方面设计如下(如图):


“信科+语文”类,如科学故事、思维导图等;“信科+数学”类,如七巧板、iPad象棋、iPad智力游戏等;“信科+科学”类,如科技拓展、航模、遥控车等;“信科+外语”类,如电影片段配音、互动表演等;“信科+信息技术”类,如机器人、微电影、无人机航拍、3D创客等;“信科+音乐”类,如iPad乐队、音乐创编等;“信科+体育”类,如无线电测向、悠悠球、体感运动等;“信科+美术”类,如陶艺、iPad绘画、动漫等;“信科+思品”类,如3D电影视听;“信科+心理”类,如心理测试;“科技+综合实践”,如科技作品制作等。
三、“信科+”特色课程的实施途径
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笔者认为,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是“信科+”课程实施的最佳途径,学校应该努力构建基于体验式、操作式、开放式的育人环境,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应融入现代科技因素,让学校处处有信科、处处有创新、处处有探究、处处有展示,努力打造学生的学园、乐园、展示园;同时,鼓励学生将家庭娱乐设备(如iPad、遥控飞行器、VR、数码摄像机、智力学具等)带入学校,用于学习和展示。
2.利用融合理念解决师资问题
把“信息技术”学科与“科学”学科教师教学融合,成立信科组或信科部,扩大教师队伍,形成合力,设信科部主任参与学校管理;融合各个学科教师参与,深度挖掘和培养各学科有特长的教师,成为“信科+学科”教师;努力吸引班主任参与,设主题实践班,让学生成为学校各类环境和设备的真正主人,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学生,如:3D影视实践班,负责管理学校的影院或会议中心;科技展演实践班,负责管理学校的科技展馆或展厅;图书管理实践班,负责管理学校图书馆……
3.超市型选课方式
信科类课程属于创新类课程,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因此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是学校“做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的课程群中的一部分,所以应采用超市型选课方式。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选课,挑选感兴趣、有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学生实施课程。
4.独创“七阶教学法”
信科类课程主要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不能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应以学生高度参与为本的活动课型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多玩、多游戏、多做、多探究,在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阶梯式提升。所以,笔者独创“七阶教学法”:一看,二研,三做,四练,五思,六创,七展。七阶教学法不一定是一节课的全部流程,而是单元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局部进行循环,直到解决问题,再跳出循环进入新的阶段,进而实现学生自主知识构建的过程。

5.开展各类“信科+”主题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使他们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在学校开展信科节、达人秀及在大型活动中融合信科类内容,让学生多参与,多展示,多交流。
6.课程评价
信科类课程由于多以活动类形式开展,在课程评价方面不能用传统的评价手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试评价:一是看课程内容的实施是否规范化,是否有完备的课程计划,是否有系统的教材,鼓励教师统整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二是看参加国内各类竞赛活动的情况,主要看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积极性;三是看成果的展演情况,就是通过在各类活动中融入“信科+”课程,给学生创设更多展演的机会,看学生是否有创新、有突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希望通过“信科+”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全面实施,努力开辟新的途径,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未来创新之路的智慧之门。(指导教师:长春市电化教育馆 宿国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