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E教吉林·新闻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4期 总第5481期 2017年09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4期  下一期
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启动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网站 作者:吉林省教育厅网站 发布日期:2017-09-19 13:16:58

本报讯 日前,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正式落成并启动。省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彧威,四平市政协主席杨枫,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青山,市政府秘书长左今明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全市教育系统的领导和师生共计1000多人出席基地落成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市教育局调研员刘绍国主持。
仪式上,李彧威和杨枫共同为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揭牌。
李彧威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并代表省教育厅对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正式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要努力把基地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校外教育基地的样板。李彧威说,四平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落成对青少年知识的巩固、能力的锻炼、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使德、智、体、美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它也必将成为四平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外教育事业,批准教育部和财政部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四平市瞄准国家教育发展布局,积极申报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为四平市校外教育健康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
李彧威指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作为为中小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是社会教育的有力支撑,是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具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要加强顶层设计。要研究分析当前校外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提高校外教育质量。二要增强服务功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规章制度建设、教师配置与培训、课程开发与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设施设备配置、社会资源利用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意识形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探索解决学生课后看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三要丰富活动内容。要正确处理好实践活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保证实践活动有序实施。四要提高队伍素质。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骨干培养,完善考核体系,助力专业成长。  
赵青山指出,要充分发挥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教育功能,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找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要以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与学校教育做好有效衔接和互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课程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石,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载体,因此要把课程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三是要突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特色。要逐步打破教育资源壁垒,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增强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整体实力。四是要提高衔接学校教育的能力。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新生事物,要遵循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规律,深入系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衔接的教育体系,为高中学校通用技术和科技创新实验提供平台,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卓越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五是要开发健康有益的活动项目。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根据学校校外活动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精心设计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据悉,四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承担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设有法治教育馆、国防教育馆、现代技术馆、创意手工馆、三模制作馆、科学探究馆六个室内功能教学场馆和一个综合训练场馆,室外还有一个户外拓展区和占地5.7万平方米的学农实践基地。整个基地是集教学实践、实习实训、综合训练和特色活动于一体,融实践性、教育性、技能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场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