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深阅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3期 总第5473期 2017年09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3期  下一期
打开小学生阅读理解之门的金钥匙
来源:泰州实验学校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7-09-08 10:06:41

    期末考试,语文老师们拿到学生的试卷总是长吁短叹:“唉,怎么这么简单的阅读题也扣分,怎么还有学生漏做题目呢?”阅读理解是语文科目除去作文外分值最高的一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能仅仅靠考前“题海战术”来快速提高。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小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在学校时间比较长,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提供阅读环境这方面,我们学校图书馆提供定期借阅服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墙壁上都设置了关于读书的名言。下课后我们常常看见,三三两两的学生徜徉在书吧潜心阅读;每个教室购置的书柜都起了别致的名称,学校网站上还经常向家长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书目;班级之间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撰写精美的读书漂流卡,三言两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展师生家长共读一本书活动,校园举行“阅读之星”评比,为评上“阅读之星”的孩子颁发奖状,在校园的橱窗宣传他们的读书经验。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学习语言、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师仅仅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还不行,读书方法的引导也很重要。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身的修行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领进门”。因此,教师引领学生读书的方法极为重要,它承担着“领进门”的重任。
    大声朗读是目前在国外运用范围较广,成效较显著的阅读方式。大声朗读,即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方式显得挺落伍,小学生自己能读书,还需要读给他听吗? 
    其实,大声朗读可以让学生,包括一些阅读有障碍的学生,在听读中享受快乐、激荡思维,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他们恢复阅读的自信,将书本与愉悦画上等号,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朗读,能引导他们迈上精彩的阅读之旅。
    那么,在学校进行大声朗读和持续默读的时间从哪里来呢?我们减少课内教学课时,重新梳理整合课本,划分精读、略读、自读课文,挤出时间,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等。其实,不一定要追求整段时间的阅读,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每天抽取10~15分钟时间,比如,一到校,学生交完作业,就回到座位阅读课外书,等班级人数全了再组织早读。这样每天10~15分钟,一周就是一小时左右,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也是可观的。
    反馈有效的读书效果
    我曾经以出题测验的形式进行阅读反馈,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来进行阅读反馈更加有效。新教育人干国祥先生首先提出了三种班级读书会课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导读课”;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为目的的“推进课”;以读书分享为目的的“交流课”。班级读书会不仅能够督促孩子认真阅读,更能够培养阅读与讨论的能力,在交流中产生智慧思考。讨论、分享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有些书籍也可以粗读后反馈效果,如这本书哪些内容是你喜欢的?哪些内容是不喜欢的?还可以展开“思辨会”。未读之前,看到书名猜一猜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读过之后说一说:它和你的预期一样吗?你觉得书中哪个角色最有意思?会让你联想到哪些人呢?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你来说说”中,放飞思维,自由表达,快乐分享,生成智慧。
    另外,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要能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培养起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将会迅速提高。作家梅子涵将点燃儿童读书兴趣的人称为“点灯的人”,点燃的是让人更加优秀、优雅、完美的灯。当一个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还怕阅读理解能力不能提高吗?“治病”需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就会“药到病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治疗”阅读理解能力弱的有效手段,是学生打开阅读理解之门的金钥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