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校园美文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31期 总第5430期 2017年06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31期  下一期
人类的“老师”
来源:□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四(5)班 作者:顾圆 发布日期:2017-06-16 13:37:57

    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有很多。
    以前,人们出海时经常会遭到暴风雨的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但是,人们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暴风雨来临前,生活在沿岸的水母就会游向大海避难,因此水母总能安然无恙。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水母的耳朵里有个小球,小球里面有块“听石”,它可以听到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当风暴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会刺激球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见了”即将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从而躲避危险。后来,人们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特点,发明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这种仪器能在风暴来临前的15个小时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冷光源;从蝴蝶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迷彩服……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指导教师:邵金芳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