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校园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9期 总第5415期 2017年05月09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9期  下一期
丰富责任文化 研发卓越课程 ——海门市麒麟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之路
来源:海门市麒麟小学 作者: 施洪若 发布日期:2017-05-11 10:20:08

   放眼古今,大至立国安邦,小到立身为人,都必须拥有一颗有责任感的心,这也为海门市麒麟小学开展以“责任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
雅典残奥冠军李春花是海门市麒麟小学的校友。学校从“春花故事”中提炼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认真负责、勇于拼搏”的“春花精神”。“春花精神与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行知思想引领下的学校责任文化建设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的开展,使学校的责任文化从稚嫩走向成熟。
责任文化下的课程建构
学校明确了“创五优争一流”(优美环境、优质师资、优良校风、优异质量、优秀学子、海门市一流窗口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以人为本、科研引领、提升内涵、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喊出了“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责任的种子在心灵的土壤扎根”的行动口号和责任宣言。
近年来,学校做实四项特色校本课程,即“环境课程、阅读课程、德育课程、社团课程”;用好五种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单项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家长社区评价相结合”,做到系统建构与重点突破结合,因地制宜与面向未来兼顾,多元开放与分层设计并举,形成了涵盖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的课程体系。
阅读课程:让每一种习惯伴书香成长
围绕阅读课程,学校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会、诗词诵读、课本剧展演等读书活动,点燃学生们阅读的兴趣。阅读课程中,一首首童谣童诗、一篇篇故事美文,如一粒粒责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稚嫩的心田。
德育课程:让每一种精神同人格牵手
学校的德育理念为“以德治校,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习惯养成教育、“每月一事”活动、主题德育活动等。由此,学校制定了《麒小学生一日常规》,坚持责任导护、红领巾监督、行政点评、行为规范示范班级评比、“五好学生”评比等工作制度,把对学生的常规要求概括为“一声问候、两个轻轻、三处整洁、四项自觉、五个认真”,让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品味责任的含义。
作为中陶会实验学校,麒小努力探索“生活教育”的理论本质,深入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思考引领实践,“绿色田园”“红木文化”等具有农村地域特色、蕴含家乡文化气息的校本德育课程应运而生。课程实施、劳作实践、参观访问等一系列体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融入红木文化、拥抱四季田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责任感如“无声春雨”,丰润着学生的心田。
社团课程:让每一个梦想携特长飞翔
牢记着陶行知先生说的“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学校创办了南通市首家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开发麒麒社团课程,开展适合学生兴趣与成长需求的公益培训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社团,让学生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斑斓梦想得以放飞。
责任文化下的综合素养提升
平一块优质的地——编撰校本教材。教材的编撰是社团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学校组织进行社团课程教材专项评比。老中青教师各显才能,无论是体例编排,还是内容选择,都力求精益求精。一本本精美的社团课程教材,成了社团活动行进的扶手。
施一种适合的肥——进行激励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社团活动中的小精灵。为了激发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学校设计了“我们爱艺术”“我们爱阅读”“我们爱实践”等系列激励卡,激励卡也是评选校级“责任之星”“春花好少年”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作了《学生艺体特长表现“六+一”评价表》,倡导每个学生“会一种泳姿、写一手好字、参加一次演出、进行一次演讲、会一种球类运动、会一种乐器”。 
做一个懂田的人——打造优秀团队。社团课程的辅导教师是创造奇迹的点灯之人,打造优秀的师资团队,是优化社团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学校创设各种学习平台,切实有效地提升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各级展示平台,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价,引领教师更好地开展活动,有效地提升社团课程的质量。
学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责任文化的根,探寻责任文化的实践路径;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人文资源,不断地舒展责任文化的枝叶,尽情地展现责任文化的魅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