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情系翰墨静待花开———如东县长沙小学开展“快乐墨耕”书法教育 |
来源:如东县长沙小学 作者:陆玉琳 发布日期:2017-05-03 10:20:25 |
徜徉在处处是墨香的如东县长沙小学校园,就像远离了尘嚣,心获得一种别样的宁 静。这是一座别具韵味的乡村学校,这里有泥土的芬芳,有大海的咸涩,还有天空 的湛蓝。这里的每一个教师,都将“炼心至境胜于练字极致”作为自己的信念。“ 快乐墨耕”,早已深深植根在长小人的心中。前行路上,我们从未懈怠;墨香浸润 ,我们且行且歌。 们的奇闻轶事,学生们认真聆听,忽闪忽闪的眼睛里满是惊奇和神往;写字课上, 教师利用新媒体为学生们呈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等书法诸体,不同字体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学生们感叹中华书法的豪放 神奇,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目标,令人心生 一种使命感;校园中心道路的两侧,一块块书写工整的小黑板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眼 球,教师们端正的粉笔字不仅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也为学生写好字树立了典范 ;学生的优秀作品展板,无声地给予学生美的浸润,更是一种警示和鞭策。学生置 身其间,恣意典仿,尽情抒怀,审美情绪得以拔高。经过橱窗,走过教学楼长廊, 一幅幅名人字画,一条条名言警句,都给予着学生无穷向上的力量。 中,各任课教师关注与书写的联结,创设真实的墨耕文化情境,让学生们置身于翰 墨耕耘的动态学习中。语文课和英语课,教师重视指导书写要领;数学课,教师结 合学校书写活动,请学生计算优秀作品人数和获奖率;品德课,教师以齐白石等翰 墨名人事迹教育学生,书法既能传承文明,又能助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科学课 ,学生通过解读和查找资料,了解古代书法作品保存至今的科学价值,激发荣誉感 。 能让师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幸福和愉悦。 墙俨然成了师生自由练笔的舞台,清晰端正的书写,同样让人啧啧赞叹,顿生书写 转变人生的神奇感慨。 ,有时学生还模仿教师的样子点赞,学生给予父母的是鼓励,家长获得的是幸福。 ,教师和学生们紧张地忙碌着,为了完成手抄报、展板、黑板报,从总体构思到编 排设计,从装饰美化再到文字书写,都凝聚着智慧的心血。 把书写认真的作业展示出来让大家观摩,师生共同对作业进行评价;选择优秀作品 进行展示,并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摩,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享受其中的快乐。 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慢慢养成了正确坐姿、握笔等的好习惯,急躁、随便等坏习 惯渐渐远去;中高年级在掌握“各种笔画写法”的基础上,写好偏旁,学会了安排 汉字的间架结构,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写整行的字,并做到行款整齐。每天,学校都 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比,既关注书写质量,更关心 学生习惯的养成。 充分发掘自身书写优势,泼墨挥毫写春联,义卖给现场的家长,把义卖所得全部捐 给学校绿色爱心基金;自发组织探望社会孤寡老人,为老人们送去温暖;走进敬老 院,写对联、贴对联……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无私和团结协作,无不彰显出写字 育人的实质意义:孕育爱心、陶冶情操。每次活动中受邀观摩的学生、教师、家长 和社会人士,徜徉其间,品味赏析,感受氛围,情趣和审美获得提升,情感得以浸 润。 长受益颇多,纷纷书写了共写感言: 的心,还通过亲子共写活动,让我有机会调节了与爸爸妈妈的关系。”学生们说得 多好啊,那都是刻骨铭心的童年记忆! 样,一笔一画地写着。与孩子共写,就算写得不好,我也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会用 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只要努力、坚持,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很感谢学校,感谢教师 ,给我们家长一次学习写字的机会。”一位学生家长也由衷地发出自己的心声。 力:陶冶情操、传递爱心、增进亲情,使人感受温暖,享尽人间美好。墨耕教育影 响了师生,影响了家长,也触动了社会。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