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7期 总第5400期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7期  下一期
注重课件互动性改善语文教学情境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寺巷中心小学 作者:李华 发布日期:2017-04-12 11:18:41

    传统教学手段要想很好地将语文教学素材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有很大难度的。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它能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提供文本、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同时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和阅读材料,并可随时让学生根据需要检索到相关知识,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浓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无意活动向积极主动的有意活动转化,从而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着课堂的巨大变革。
但由于诸多原因,一些课件虽然反映了设计者和制作者的意图,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却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不足,有的仅是板书搬家,把写在小黑板上的内容挪到幻灯片上,或仅是书本搬家,把学生读纸质课本的练习变成在计算机屏幕上读书、做题目,使得课件的综合效应还远没有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大。另外,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开发得还不够。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呢?首先要了解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所谓互动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内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它抓住了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师”与“生”,教学过程从原来的强调“教”忽视了“学”,转向后来的强调“学”又忽视“教”等,最终走向“教”与“学”两个主体互动整合的研究轨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互动式课件因其注重互动性,就显得极为关键了。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律·长征》一课为例,笔者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效性的原则,努力寻找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选择PowerPoint制作课件,精心设计了课件的首页,将整个教学环节的要点全部呈现在首页之上。新课伊始,由于学生对相关历史不够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视频播放”环节,播放一段从电视连续剧《长征》第24集中截取的视频。上课时,笔者在“视频”图例上点击一下,屏幕上就开始播放了,那动人心魄的场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情绪瞬间就被感染了。这时,笔者趁势借助长征路线图介绍长征的相关情况和该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长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而他们学习时就减少了很多困难。这样,一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笔者多次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学习,如学生在自由读诗之后,指名进行朗读,但总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很难读好,教师也未必就能读出诗词的气势。于是,笔者再次借助课件,播放了一遍诗文朗诵的录音,再播放学生们现场朗读的录音,经过对比,学生的朗读有了较大的改观。当然,这时录音只起了一个正音与示范的作用,学生还未能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词中“五难图”阶段,更是充分体现了课件的互动性,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作灵活调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在课前设计课件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安排了相当多的超链接,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可以自由点击事先设计好的学习网站,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课堂交流阶段,学生在谈对某一“难”的理解时,笔者随时点开相关内容,这样既是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又是对学生的理解的补充,既形象直观又非常全面,学生对此很是新奇,发言的积极性异常高涨,效果大大超过设计时的预想。
在指导感情朗读阶段,笔者根据课堂情况,点击“范读”图例,于是,学生又一次欣赏、学习了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在指名诵读时,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或播放录音模仿读,或只留下配乐,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灵活处理就能同时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当然,这样做更是体现了多媒体的互动性与灵活性。
随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点击另一个“视频”图例,播放毛主席回忆长征情景、挥毫创作的画面(亦由电视剧《长征》中截取),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朗读水平也有了较大改善,多媒体的优势再次得以发挥。
最后,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师思考的局限性,必然会有部分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还设置了“相关链接”这一板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互联网了解更多长征信息,了解不同人对“长征”一词的不同表现方式,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另外,笔者还设计了“我的留言”板块,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和谐的平台,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他们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同时,又能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通过网络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他们的学习更为全面。
注重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强化互动式教学,明确师生互为主体的关系,才能科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真正全面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只有如此,才能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成为现实。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