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实验小学 盛苏捷
2016年12月,泰州市素质教育“5+2”现场会在泰州市实验小学举行。稚嫩的童音声声清脆,琅琅的对诗句句灵动,更有那娓娓动听的《诗经》吟唱,委婉连绵的宋词联诵,气壮山河的唐诗绝响……实小学子声情并茂的诵读和温润儒雅的气质博得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这是泰州市实验小学全面推进国学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泰州实小以晨会国学微课程、国学经典诵读为支柱,在环境、课程、交流等方面全方位构建立体育人体系,使“国学”植根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清幽环境,内外兼修
泰州实小以传统文化为基调打造校园环境。进入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乐学墙”,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所作的《乐学歌》,是每个实小学子必学必背的经典。漫步至书香广场,以六书六艺为主题的“汉字文化墙”与“乐学墙”遥相呼应。行至操场,“国学墙”映入眼帘,“国学墙”上遴选了60首古诗,从“关山风情、风物怡情、山水寄情、离别真情、景象寓情、哲理含情”六个方面带领学生们徜徉于诗的国度。校长丁正后曾言:“国学经典不仅要诵读,更要通过日常环境来烘托和提示,让师生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渗透之势,让他们长期沉浸在浓厚的国学氛围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课,积淀学生底蕴
中华经典诗文灿若星河,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浩瀚无边。学校引进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校本教材《12岁以前的语文》,为学生确定了诵读内容。清晨的校园里,书声琅琅,一些教室里传来悠扬的笛声和空灵的箫声。学生们伴着节奏,整齐地吟诵着《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中庸》……诵读声从窗户里跳出来,在平长仄短的音调变化中,学生们依字行腔,摇头晃脑,尽情体会着古汉语带来的乐感和音律。古人读诗皆“弦歌”,实小书生似古人。“在校园中,国学经典比流行歌曲更加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一些语文教师在谈到国学经典诵读感受时异口同声道。
为加强诵读的趣味性,学校还设计了一套国学经典诵读晋级教材,让学生在国学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在背完本年级相应的篇目后,经过晋级评审小组评测确认,可以获得从国学“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到“博士后”的荣誉称号,并获得徽章和证书。学校还设置了象棋、书法、陶艺等传统文化课程,组建了吟诵、古筝、京剧等多个社团,真正实现国学教育综合化、多元化、常态化的学习过程,丰厚国学文化,浸润教育底蕴。
郁郁书香诵经典,锤炼国学童子功。在实小,国学经典课程,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上浓郁的底色。
微课程,让学生爱上国学
学校开展国学教育,除了古文经典外,还少不了一套国学课程体系和校本教材,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实小打造晨会国学微课程,一节晨会十分钟,就可以让学生有梯度、全方位地学国学、爱国学。
在微课程开发之初,如何让传统国学走进晨会课,实现成功嫁接,是困扰学校国学研究小组的一大难题。经过认真研讨,教师们纷纷认为,晨会虽短,教育作用却大,可以从“微”处入手,通过鲜明渐进的国学微经典、精辟简洁的国学微解读、生动形象的国学微故事、内化于心的国学微感悟、外化于行的国学微实践,开辟出一条晨会国学新路径,形成独树一帜的晨会模式。
如今,由学校教师参与编写的《晨会国学微课程》校本教材已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晨会课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品质提升的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同行的认可。江苏教育频道在2016年12月24日以“致敬国学”为主题,报道了学校的国学教育成果,影响广泛。
新的一年,谈及学校国学教育未来的发展,丁正后心中自有谋划:“2017年,我们要继续推进国学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国学诵读和经典阅读的有效指导。此外,晨会国学微课程受到好评的同时,我们也将组织研究开发国学校本微课程‘数字绘画国学微课程’和‘二十四节气国学微课程’。”
有着丰厚的远景规划,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在实小校园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