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技术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5期 总第5386期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5期  下一期
校本教研中的信息技术运用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翠竹中学 作者:王强 发布日期:2017-03-15 10:28:15

    学校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们业务学习的阵地。针对当前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学校应重新考虑教研活动开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研内容、形式、途径的多元化,创设多元校本教研平台,以提高学校校本教研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为教师构建学习的网络
    校本教研能让教师在教研中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并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控制能力。    
    1.畅所欲言的论坛博客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高,经常把教学中的经验、反思、困惑等发表到论坛里,与同行们分享、切磋、成长。
    论坛博客,凝聚了一群热爱教育教学研究的志同道合者。“教海宝典”里教师们互相学习,彼此激励,乐此不疲。教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收获学习研究的乐趣。网络教研活动的及时性、互动性为教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也让家长们能够更好地读懂孩子们的语言。
    2.互摩互议的集体备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从内容、形式、对象等方面都赋予了新的内涵。
    教师将教学设想及解读上传到学校局域网“年级组集体备课”文件夹中,让组内其他同事给自己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最终进行意见整合,再对原有的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当大家完成教学后,组内教师共享“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教学得失。这样,教师不仅有教案的存档,还有调整过程的存档,为下一轮教学提供了全面的借鉴资料。
    3.优化即时的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研究是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往进行教学活动研究时,由于不能即时评价,教师只能凭文字记录和印象笼统地进行评课,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研究了。课例的利用率不够充分,使教学研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导致研究价值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尝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研究,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实现教学研究即时化。
    二、创设校本教研的资源
    我们将先进学校教师的成功经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图片、文字和影像等形式集成于信息系统之中。作为知识提供者,每位教师都可以借助信息工具来记录、整理、提炼和传递知识;作为知识利用者,每位教师都可以借助信息窗口来搜索、阅读、学习和获取知识。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理层级、人际关系等对知识传递的影响,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1.设立网络资源栏
    校园网站里积累的资源,既有动态视频,也有静态文档;既有教师对内、对外公开交流、观摩获得好评或获奖的精品教案、论文以及教学随笔,也有教师们在外学习带回来的学习材料等。
    2.创建网络问题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教学中的问题放在问题栏中,或直接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以便管理者或指导教师及时发现大家的共性问题。
    3.设置网络探讨栏
    利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的特点,只要有时间,教师就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探讨、学习和交流,解决教育教学上的困惑,共享教育教学经验。
    三、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多样化的信息环境下,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这就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多媒体化等特点。信息环境的教研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构建有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共享教材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我校将教师自编教案输入电脑,并建立教材资源库及课件库,教师备课方式也随之有了革新。大家先从中调出原始教材,下载到备课电脑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也可只作修改、补充。到学期结束,进行教案汇总,对原有的教案优胜劣汰,再以更加优质的教材补充资源库,最后传给下一级。
    2.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 
    我校拥有获得信息资源的丰厚条件,既能通过校园网、外围网做到资源共享、滚动使用,学校领导还可随时在网上查询教学情况,翻阅教师教案,发布行政管理信息及新的教育信息,等等。
    3.利用视听媒体技术,丰富校园文化
    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视听设备,在学生的一日生活中,将流动的音符贯穿始终,用各种音乐来代替原有单一的铃声。充分利用电视专题片的宣传教育功能,把电视台作为对学生启思益智、增长见识、激发情绪、娱乐审美、培养能力、磨炼意志的教育阵地。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无论是组织常规活动还是教育活动都要思考: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深度思考,发掘其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使成功的教学案例成为包含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行为以及教育反思在内的知识包。知识管理系统促进了学校教研成果的保存、传承和发展,教师的优秀案例、笔记和论文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有序排列、组合和保存。这样,不仅可以保存和展示教学成果,更能引导所有教师参与教学成果的革新和再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