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 实践探究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3期 总第5370期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3期  下一期
翻转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
来源:江苏省无锡新区实验小学 作者:李志华李静 发布日期:2017-02-21 15:38: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电子白板”技术、比特物联网实验室、翻转课堂等方法和技术逐步深入课堂,并初见成效。特别是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无锡新区实验小学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深翻转”和“微翻转”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架构。
    一、翻转课堂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通过前期调研,无锡新区实验小学研究组(下称研究组)发现,当前很多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尝试都做到了课前和课上的颠倒,实现了形式上的翻转。但是,教学内容没有系统梳理,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教与学的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
    为此,研究组首先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建构。研究组认为,实施翻转课堂需要一个全面细化的设计流程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继而,提出实施翻转课堂(深翻转)的六个步骤(如图):
(研究者自评:翻转课堂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研究组所创设的“深翻转”六个步骤,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保证了学习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1.知识点梳理:结合单元内容,梳理清楚哪些知识是核心知识,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突破的地方,等等。知识点的梳理对于后续的课程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者自评:有效的翻转课堂始于内容分析。通过知识点的梳理,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取舍,确定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外进行学习,哪些内容必须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后续学习指明方向。)
2.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所梳理的知识点,进一步明确哪些知识点适合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学,哪些知识点需要放在课上进行重点讲解,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
(研究者自评:既然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势必会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那么就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
3.制作教学视频:视频对于学习者而言,可以提供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有利于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夯实基础,预防学困生出现。在制作教学视频时,需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明确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学情,发挥视频的优势。
(研究者自评: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外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教学视频的加工与制作是关键。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教学视频要能够代替教师来解决基本知识的学习问题,要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生变化。)
4.课前自学、测评:在课前自学环节,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信息技术成为翻转课堂的三大支点。微视频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定步调展开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用来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架。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保障。
(研究者自评:通过课前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课堂深化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测评及时检测自学效果,反馈学习问题。)
5.课上巩固、提升: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学生也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学生,全面提升课堂互动。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者自评:翻转课堂虽然拓展了课前学习时间,但课堂仍然是学习的主阵地。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来帮助学生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便成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的核心。)
6.课后总结反思:本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促进认知与情感的进一步提升,并通过新的学习任务单进行下一个任务的学习。
(研究者自评:研究组还拓展了课后学习环节,通过总结与反思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深化,并合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为下一个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7.持续的评价: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尤为重要。持续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作出清晰回应的过程,目的是改进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可以是教师的反馈意见,可以是同伴评价,也可以是自我评价。
(研究者自评:由于每个学生受不同的认知风格、能力差异等因素影响,学习的效果也许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持续的评价就变成了随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把利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自学和教师合理的教学提供决策依据。)
    二、翻转课堂:“深翻转”走向“微翻转”
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组发现,“深翻转”同样存在着众多问题和困惑,继而提出“微翻转”实验设计并展开研究。
在网络条件下,依托电子教室(平板电脑、电子书、教学视频、资源包等),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确定课堂教学中某环节为翻转对象,在内容、时间、空间、方式等方面尝试微型翻转,巧妙地利用现有技术和条件,挖掘学校课程资源,赋予“微翻转”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度,达到“微翻转”的实验意义和价值。
在“微翻转”的方式下培养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社会情绪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呈现分散合作学习的能力要素。盘活资源,平板电脑成为新学具,未来教室设备、网络设备提高使用效率,师资教育技术有增量……便于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广泛使用,真正将“翻转课堂”搬进课堂,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