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E教教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2期 总第5355期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2期  下一期
把握新课程标准构建有效信息技术课堂
来源:常州市翠竹中学 作者:王强 发布日期:2017-01-17 14:40:31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构建有效信息技术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感官吸引力,生动的教学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1.巧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我在教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形状补间动画》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二郎神各显神通、追逐变化的动画,然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引入:孙悟空和二郎神的追逐过程,我们上次课上已经学习过,这是动画补间。那么,怎么来实现孙悟空各种形态之间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Flash软件制作孙悟空变形动画。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情境创建课堂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了快乐。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
    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难免有机械操作练习的过程,甚至伴随枯燥、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高涨走向低落,他们很快被理解困难、记忆困难和掌握困难所包围。如果教师能让枯燥的概念、机械的操作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习变得有意义,不仅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复制、剪切、粘贴”内容时,讲了多遍,大部分学生还是容易混淆,难以区别它们的作用。后来我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了“给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将指定的“垃圾文件图片”通过“复制”“剪切”“粘贴”等操作归类到相应“垃圾桶文件夹”中。通过“给垃圾分类”,既让学生了解了给垃圾分类的意义,又在“给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体会了“复制、剪切、粘贴”三者之间的区别和作用,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要围绕学习活动,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师要扮演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和引导者以及学生的合作伙伴。
    1.自主探究,合作互助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思考、质疑、辨析、释疑,直至豁然开朗。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提升,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管理计算机”内容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寻找宝藏”活动,让学生通过“寻找宝藏”,学习、掌握查找文件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时,仅对查找界面和“*”“?”“.”三个符号作简要说明。
    在告知本课的学习任务后,我让学生通过事先设计好的“自主学习课件”(帮助文件)进行自学。尽管自学难度较大,但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当少部分学生历经“艰难险阻”“过关斩将”找到“宝藏”(搞笑的Flash动画)后,会备感成功的喜悦,更会激励自己,也能鼓舞其他学生。
    这时我营造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协作的氛围,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来指导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个“小老师”的带领下,会涌现出更多的“小老师”,在他们分别找到自己的“宝藏”后,鼓励他们去帮助一些接受能力差的,或操作有困难的同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团体协作的方式,能基本完成查找文件的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生生合作,也包括师生间的合作。学生能自主解答的,把解答权给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一起解决。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对理解能力好的学生来说,提供了宝贵的自主学习机会;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多了一名老师,辅导的及时性大大增强,成功的距离不再遥远,两极分化的趋势也将变缓。
    2.科学提问,正确引导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提问中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提问中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引导,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我在教授“幻灯片链接”内容时,先出示用PPT做的电子期刊(没有超级链接),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当学生通过不停地翻页找到该文章并看完后,再请学生到讲台找出自己喜欢的另一篇文章,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找,那么你能任意翻到指定的演示文稿吗?
由于学生在平时的操作演示过程中,有这一方面的体验,可能会很快地找到各类答案(大纲窗口指定法、定位法等)。但答案是否正确,是不是最佳、最方便的方法,教师并不立刻给予评价,而是告诉学生:“老师这儿还有一份不一样的电子期刊,看看这一份电子期刊怎么样?”播放设置好超级链接的PPT,引导学生去比较,发现教师的操作快捷、方便,任意指向性很强,感到惊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学生的疑问当中,揭开“超级链接”的面纱。“你看过超级链接没有?”“在PowerPoint中如何找到它?”给学生解开了一个问题之后又抛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激活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
    在课堂上,教师并不需要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思考和相互协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一节有效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要体现和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念,还要处处关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要素的协调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课堂,设计和实施教学,当好“导演”角色,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