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普法巡礼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322期 总第5355期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22期  下一期
法治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主旋律———访扬州市教育局纪委书记蒋仲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冯谊 李鑫 鲁芳 王远瞩 发布日期:2017-01-17 14:03:42

    在“六五”普法中,扬州市教育局将法治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中,将学法、知法、守法作为学生必备素养,将法治教育与德育、体育、学科教育等放在同等位置,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在接下来的“七五”普法中,扬州市教育局又将如何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普法成效,营造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校园文化呢?近日,中国江苏网教育频道记者走进扬州,倾听市教育局纪委书记蒋仲林畅谈“六五”、畅想“七五”。
    记者:您如何看待师生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扬州这方面工作的最大成绩是什么?
    蒋仲林: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教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依法治校。学法、知法、守法,这是每个公民的必备素质。学校普法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意识和品质,为将来成为守法公民奠定法律素养基础。教师的任务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自身要成为自觉遵法守法的合格公民,而且要为学生树立自觉学法、真正知法、严格守法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常识,提升法律素养。
    经过努力,我市教育系统“六五”普法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长效推进、有声有色的良好工作质态,扬州市教育局先后多次被表彰为省、市普法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为法治扬州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记者:普法教育重在实效,您认为扬州在这方面最有特色的做法有哪些?
    蒋仲林:普法教育不能“浮光掠影”,唯有深入,方能确保实效。这几年,为了提升学生普法教育成效,我市最有特色和成效的做法总结起来说,就是坚持“四主”:
    一是把法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主旋律。也就是把学法、知法、守法作为学生必备素养,把法治教育与德育、体育、学科教育等放在同等位置,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二是以教师为主力军。369所各级各类中小学校100%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承担法治宣传教育的教师有4616名,其中法律专业高校毕业教师214名,中、高级职称教师3370名。这支队伍较好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已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
    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坚持把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把法治教育当作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法治课,做到计划、师资、课时、教材“四落实”,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目前,我市所有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4课时法治课,最多安排20课时,法治教材105种(含地方教材、校本教材)。
    四是以活动为主抓手。重点区域性开展“法治课间餐”活动,这项活动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关工委、市人民检察院共同开展,主要内容为“六个一”,即观看一部法治微电影、布置一期法治橱窗、编印一份法治教材、上一节法治示范课、组织一次法治绘画评选、开展一次法治实践活动。同时,向所有中小学发放《法治宣传海报》、微电影光盘、《法治教育手册》等配套活动材料,借助法官、检察官和各校法制副校长的专业优势,因地制宜,开展适合校情、学情的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坚持多年,成为学校普法教育的创新载体,也获得过省关工委给我们的一等奖。
    记者:请您谈谈今后工作的主要思路。
    蒋仲林:在传承坚持之前好的做法的基础上,下一步总体思路就是做到“三个并重”:一是校内与校外并重,尤其要整合好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师生普法教育。二是课内与课外并重,不仅要把普法教育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而且要丰富课外各类活动,把活动育人充分体现在普法教育方面。三是教师与学生并重,将普法教育覆盖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全员教育、全面提升。总之,我们将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让师生普法教育更加深入、更显特色、更具成效,让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成为扬州校园的一种文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